白崇禧之女白先明:赴美留学后患上精神病,病逝前不停喊妈妈

回首千秋月 2025-04-14 16:07:26

1955年那会儿,在台北的松山机场,白崇禧和他的家人正眼巴巴盼着三闺女白先明从飞机上下来。每个人脸上都挂着重甸甸的表情。早些日子,白崇禧收到了大洋彼岸大女儿的来信,信里头说先明的精神状况有点不对劲,学校都给停了。

信里的内容表述得不太清楚,但白崇禧和马佩璋这对父母,凭直觉感到白先明的情况相当糟糕,这让他们心里头非常着急。

白先明一到机场,所有人都愣了,情况远比预想的糟糕。他头发乱糟糟的,身体胖得跟充了气似的,肿了一圈。以往那双有神的眼睛,现在也黯淡无光,整个人看起来失魂落魄的。

一家子连忙围拢过来,关切地问这问那,可白先明只是一个劲儿地憨笑。白崇禧和马佩璋看在眼里,心里跟刀割一样疼。想当初出国前,女儿还是那般模样,如今竟变成了这样,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儿。

站在旁边的白先勇,瞅着姐姐的样子,心里直犯嘀咕,这哪像以前那个整天乐呵呵的三姐啊。过去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里不断翻腾,可记忆中的那个人影,现在已经无处寻觅了。

白家孩子不少,白崇禧两口子一共养了10个孩子,白先明在家里排行老三,是个姑娘。

她脸蛋圆圆的,所以白崇禧给她起了个昵称叫“苹果妹”。在众多的兄弟姐妹里,白先明和白先勇两人的感情最为深厚。

白先明和他弟弟常一块儿干件事儿,那就是去鸡窝里摸鸡蛋,每天一块儿上学放学,小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只要家里的母鸡一“咯咯哒”叫唤,白先明就拽着弟弟往鸡窝跑。找到鸡蛋后,白先明会悄悄在蛋壳上磕个小洞,然后一脸兴奋地递给弟弟,让他先尝鲜。过了好些年,白先勇回想起这事儿,心里还直犯嘀咕,那时候的生鸡蛋其实味道怪怪的,可他就是觉得特别开心。也许,这就是小孩子独有的那份纯真和快乐吧。

白先明这人特爱笑,对小动物也特有感情,心底那叫一个善良。记得有次,几个弟弟打算弄死一只老鼠,她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偷偷把笼子里的老鼠给放了。她是有不少闪光点,但家里兄弟姐妹多,白先明就显得挺不起眼。她没姐姐们长得漂亮,也没弟弟们脑子灵光,性格还挺内向,也不爱在爸妈面前表现自己,所以老被家里人忽略。

在多子女的家庭里,要做到对每个孩子都一样疼爱,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马佩璋心里头是想公平对待每个孩子,可孩子这么多,哪能个个都照顾得那么周全呢?

白崇禧常年在战场上奔波,给家里打电话时,总不忘问问孩子们功课咋样。他是个对孩子要求挺严的父亲,心里盼着孩子们都能有出息。在白崇禧这儿,考试成绩好的孩子就能得到夸奖和奖励,这样一来,学习不算突出的白先明就感到压力山大。

她和弟弟白先勇有着明显的差别。白先勇是那种天生就很聪明的学生,考试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但白先明呢,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她学习特别刻苦,可成绩就是上不去。在香港上学时,她收到了留级的通知。那张通知书很快就被白先明的泪水沾湿了。白先勇看到姐姐那么难过,心里琢磨着,可能是三姐的学习路子不对头。

有那么一阵子,每到夜里,白先勇总会隐约听见隔壁屋里三姐压抑着的抽泣声。家里还有人呢,即便是难过,也只能偷偷地哭。

对于那些性格比较细腻、不太爱说话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往往会变得容易郁闷。他们可能会因为跟爸妈处不来、跟同学合不来、跟老师关系紧张,还有对自己的穿着打扮不自信,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事情而烦恼。看着周围那些表现出色的同龄人,心里头更是觉得自己啥也不是,特别自卑。

有的人的青春就像盛开的花园,五彩斑斓;而有的人的青春,却像那连绵不断的雨天,湿漉漉的。

在很多爸妈看来,孩子心里那点焦虑,他们根本搞不明白,总觉得是孩子没事找事,自个儿给自个儿添堵呢。

白先明心里头攒了好多不开心的事儿,一件接一件,就这么憋着,直到最后实在扛不住了。

白崇禧两口子没注意到闺女的烦心事,他们觉得,白先明虽说学习上不太灵光,但听话又懂事,不像别的孩子那样青春期老跟父母对着干,真是个让人少操不少心的乖娃娃。

1951年的时候,17岁的白先明踏上了去美国学习的旅程,她有两个姐姐已经在美国了,所以白崇禧对于白先明在美国的日子挺放心的。

但没过多久,白先明就开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由于跟不上学校的节奏,她感到非常着急和担忧。渐渐地,这种情绪演变成了彻底的放弃,她开始选择逃课,以此来避免上课的困扰。

白先明到了美国后,发现这里的冬天冷得要命,真的让她受不了。她觉得这片冷清的大地,跟她现在的生活一样,沉闷又没希望。那铺天盖地的大风雪,感觉就像直接吹进了她的心里,让她觉得憋得慌,透不过气来。

不知道从啥时候起,白先明的脑子开始不对劲了,老觉得耳朵边儿有人嘟嘟囔囔。

白先明的病情到了挺严重的地步时,他姐姐才知晓这一切。

白先明没法继续上学了,亲戚陪着她回到了爸妈那儿,但她的倒霉事儿还没完呢。

医院专家团队诊断后确认,白先明患的是精神分裂症,所以她住进了精神病医院。那里住着各种类型的精神病人,很多人一待就是漫长的岁月。他们整天跳着让人看不懂的舞蹈,说着谁也听不明白的言语,情绪忽高忽低,一会儿泪流满面,一会儿又哈哈大笑,完全沉浸在自己独特的世界里。

白先勇去医院看望三姐时,撞见了一堆稀奇古怪的精神病人,心里头吓得直哆嗦。他心疼三姐,觉得三姐待在这种地方,哪还能好得起来呢?

白家人聚在一起,为了白先明的病情开了好几次家庭小会,大家七嘴八舌地琢磨他咋就变成了这样。每个人都敞开心扉说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伙儿都觉得,白先明小时候爸妈关爱不够,心里头留下了伤痕。后来他又去了美国,那边人生地不熟,他本身性格又内向,学习压力还特别大,这么多事儿压着他,他实在是扛不住了。

女儿生病后,马佩璋明显苍老了许多。在这之前,她根本没察觉自己对女儿有所忽视。在吃穿用度上,白先明从没缺过什么,但马佩璋却未曾真正关心过女儿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在办理出院的那天,大夫跟白家人说,白先明的身体想回到从前那样是不可能的了,只要不变得更糟,那就算不错的了。

白家人都觉得对白先明有所亏欠,爸妈觉得自个儿对孩子的关照少了,兄弟姐妹们呢,又觉得自个儿分了白先明的父爱母爱。所以呀,白先明一回家,就成了全家重点的对象,大家都生怕她再受半点委屈。

马佩璋始终在想办法补偿孩子缺失的母爱,但问题积重难返,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白先明已经深陷于自己的小天地,面对这猛然增加的母爱,他感到有点惊慌和不适应。

每当回想起三女儿变成如今这般模样,马佩璋心里就难受得紧,她跟白崇禧讲道:“孩子小的时候,我没怎么上心照顾她。那丫头,啥都往心里去了。”

现在的白先明不再追求当爸妈眼中的乖女儿,她决定随心所欲,不再刻意保持身材,饿了就吃。天气一热,她直接撩起裙子就坐到外面乘凉,这可急坏了照顾她的罗婆婆,连忙喊道:“三丫头,你腿都露外面啦!”没了那些条条框框,心智像小孩一样的三丫头,反而比以前开心多了。

成年人的日子真不容易,得忙着工作,还得养活一家人,整天为了生计到处跑,得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还得装出笑脸来应对。白先明呢,因为生了病,就不用再纠结于成年人那些爱恨情仇、勾心斗角的事儿了,时间也对她束手无策了。

白先明很幸运,有深爱她的爸妈在经济上支持她。家里条件好,她就算得了精神病,也没被当成累赘赶出去嫁人。白崇禧夫妇走了以后,他们的孩子主动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只要看到她过得开心,全家人就都心满意足了。

白先明虽然现在脑子不太灵光,但他还是能回想起不少小时候的事儿。他还记得跟白先勇一起偷偷摸摸去掏鸡蛋,也记得白先勇送给他的那只小狗。

有天晚上挺晚了,白先明跑到厨房忙活着,煮了两碗甜鸡蛋汤,乐呵呵地端给白先勇一碗,说:“老五,这碗归你啦。”虽说白先勇早就不是小孩子了,早就不爱吃鸡蛋了,但看到姐姐这份心意,他心里头还是暖洋洋的,特别感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