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张显光枪决前,脸色苍白两腿发抖,死后家人冷漠拒收骨灰

谦语谈书风 2025-04-26 11:17:03

2006年12月1日,刑场的寒风里,张显光颤抖着走向生命终点。

昔日,他持枪抢劫、血洗银行的嚣张气焰,如今化作满脸惊恐、浑身抽搐不止。

更讽刺的是,他的恐惧在家人眼中不值一提,母亲面对他的骨灰,只抛下一句冰冷的“没地方放”。

他究竟犯下了什么大罪,以至于亲妈都不肯原谅?行刑前,他又经历了什么呢?

最后的黎明

2006年12月1日凌晨,沈阳市看守所死囚区内一片寂静。

张显光躺在狭窄的床铺上辗转反侧,手腕和脚踝上的镣铐,偶尔会随着他的动作发出刺耳的声响。

清晨五点,张显光从浅眠中惊醒,他木然地走到洗漱台前。

镜中映出一张憔悴苍白的脸,曾经凶狠的眼神如今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狱警催促他快点,张显光颤抖着双手洗漱完毕,内心翻腾着无数悔恨和不甘。

七点,张显光吃完了生命中最后一顿早餐,他已经尝不出任何味道。

狱警给他换上死囚的服装——一套圆点棉睡衣和一双布鞋。

张显光试图用平静的语气向狱警道谢,但颤抖的声音出卖了他内心的恐慌。

就在这时,狱警递给张显光一封信,是他母亲写来的。

信中除了嘱咐他上路多穿衣服别着凉,还提到要他的孩子好好读书,不要重蹈覆辙。

读到这里,张显光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他多么希望能有机会改过自新,但一切都太迟了。

行刑前的例行验身开始,张显光浑身颤抖,双腿几乎无法站立。

面对最后的法律文书,他颤抖着手艰难地按下手印,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悔恨。

上囚车前,张显光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这个他进进出出无数次的监狱大门。

曾经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悲凉。

狱警们沉默地看着他,没有人说一句话。囚车上,张显光大多时间低着头,似乎在回忆自己的一生。

偶尔他会抬起头,眼神空洞地望向窗外,却再也没有力气留下任何遗言。

刑场上阳光明媚,对于在囚车内待了许久的张显光来说有些刺眼。

他眯着眼睛适应着光线,内心却愈发恐惧。

当他被押送到刑场时,双腿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附近传来几声狗叫,更添几分凄凉。

面对死亡,他恐惧、悔恨、无助,却再也没有任何机会弥补自己犯下的罪行。

随着一声枪响,张显光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他的一生充满了错误和罪恶,也给无数家庭带去了伤害。

但在生命的最后,他和所有人一样,都只是一个渺小而脆弱的存在。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被吓破了胆的男人,曾经居然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犯罪上瘾的恶魔

1999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沈阳街头寒风凛冽。

张显光带着两个弟弟在暗处蹲守多时,终于等到了目标——个体户侯延凤。

这个女人每天都会带着当天的收入回家,今天也不例外。

“动手!”张显光一声令下,张显明手持铁锤冲了出去。

侯延凤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重重一击打倒在地。

三人迅速搜刮了她身上的现金,只有区区1950元。

张显光啐了一口唾沫,这点钱还不够他们兄弟仨在赌场玩一晚上。

一个月后,他们盯上了更大的目标——韩祥华。

这次他们带上了猎枪,准备干票大的。当韩祥华和两个同伴刚下车时,张显辉的猎枪就响了。

韩祥华应声倒地,张显光又补了两枪,打伤了另外两人。

这次他们抢到了10多万元,张显光得意地数着钞票,完全不顾地上奄奄一息的受害者。

此后,尝到甜头的张氏兄弟越发猖狂。

之后,他们专门挑选资金量大的商户下手。

每次作案前,他们都会精密踩点后持枪行凶。

一个又一个商户倒在了他们的枪下,而抢来的钱很快就在赌场和娱乐场所挥霍一空。

几天后,他们又在哈尔滨道外区,盯上了一个做海鲜批发生意的女老板。

当女老板刚下车时,三兄弟举着枪冲了上去。

张显光先朝车内开了几枪,吓得车内的人不敢动弹。

接着,他扣动扳机的手指没有丝毫迟疑,数声枪响划破寂静后,女老板倒在了血泊中。

他一边粗暴地扯过女老板的挎包,一边将枪口抵在车内另一名妇女额头。

在对方绝望的哭嚎声中,张显光夺过了她颤抖着递出的随身包。

沾着鲜血的钞票被塞进怀里,他们斩获了20万元不义之财。

2001年春节前,张显光觉得抢个体户来钱太慢,把目光投向了邮政储蓄所。

他拉上了两个弟弟和两个表弟,准备干票大的。

第一次作案,他们杀害出租车司机,劫车作案,射杀押运员,抢走了78.5万元。

挥霍两年后,张显光决定玩个更大的。

他利用在煤矿工作时学到的知识,自制了遥控爆炸装置。

2003年1月18日,他们先杀害了一名出租车司机,然后将炸弹藏在储蓄所门前的一辆自行车上。

当运钞车上的工作人员出现的那一瞬间,张显光毫不犹豫地引爆了炸弹。

在爆炸的混乱中,他们又补了几枪,不仅击毙了押款员,连运钞车司机也未能幸免。

这次,他们抢走了整整197万元。

张显光看着满地的鲜血和尸体,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

在他眼里,人命不过是一串数字,只要能抢到钱,死几个人算什么。

但他没想到,这次的“1?18”大案,引起了全国震动,警方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捕行动。

法网收拢,拒收骨灰

“1?18”银行劫案发生后,沈阳警方立即展开了地毯式搜捕,整座城市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在警方雷霆般的攻势下,张显明、张显辉和两个表弟很快落网。

但作为主犯的张显光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逃亡之初,张显光身上只有4000块钱。他不敢去取那笔赃款,生怕一露面就会被警方盯上。

那些日子,他像只受惊的老鼠,白天躲在郊区的柴火垛里,连大气都不敢出。

到了晚上,他才敢偷偷溜出来,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

有时候实在饿得受不了,就趁着夜色去偷些地里的白菜充饥。

2003年5月,张显光辗转逃到了齐齐哈尔,他用别人的身份证在水果市场找了个装卸工的活。

表面上看起来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可每当电视里播放“1·18”案的新闻。

或是听到周围人议论这起案子时,他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

警方一直没有放弃追捕,他们通过其他几个罪犯的交代,逐步缩小了搜索范围。

通过发动群众举报,警方最终锁定了张显光的藏身之处。

当警方找到他时,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悍匪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整个人瘦骨嶙峋,眼神黯淡。

2006年11月9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1·18”大案进行了公开审理。

面对如山铁证,张显光终于低下了头。

在最后陈述时,他试图为自己辩解,希望能获得从轻发落。

然而,鉴于其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法院最终依法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06年12月1日,当死刑执行完毕的消息传出后,张显光的母亲拒绝了领取骨灰的建议。

她说:“没地方放。”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道尽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失望和痛心。

这个曾经令沈阳市民闻风丧胆的死刑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只是一个让母亲心碎的普通人。

结语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违法犯罪行为最终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更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2003.04.07-《沈阳1-18案主犯心理揭秘:张显明差点毙同伙(图)》

2.央视网-2006.11.07-《沈阳疑犯持枪抢劫致7死11伤 银行前引爆爆炸物》

3.中国新闻网-2006.11.10-《沈阳爆炸抢劫银行运钞车主犯张显光被一审判死刑》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