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名人,比如吴孟达、赵英俊、林正英、罗文等等都是患肝癌而去世。有钱有资源的名人都尚且如此,更何大部分普通人呢?
在中国截止2020年,中国有40万人罹患肝癌,其中有39万人死于该病。
肝癌在中国是发病与死亡中的第二大癌症,肝癌患病病例占世界病例数据的45.3%,肝癌死亡人数占全球的47.1%,仅中国一国的二者数据就都几乎占了世界病例的一半。
虽然肝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真的是“无限接近”,但肝癌患者真的是除了等死别无他法吗?并非如此。
最近的2022年,美国食品药物监督局批准通过了一种叫做钇90微球的肝癌放射栓塞技术。这个技术十分先进,不仅是微创也不用住院。
可以说,客观上而言,救命的手段是永远存在的,并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而越发先进。但主观上呢?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呢?
治疗效果最好的进口钇90微球需要40万人民币左右一针,早些进入中国的肝癌治疗靶向药在入医保之前价格也不低。
一瓶多吉美60粒,售价2万5,一个患者一个月要服用两瓶就是5万,一年就是60万。
此外,一瓶乐伐替尼16800,一个月两盒;
一瓶瑞戈非尼10080,一个月得三瓶;
一瓶卡博替尼在美国的售价就是14467美元,截止2021年还未被批准进入国内市场,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购买……
某些电影里的剧情从来就是现实。当不治之症遇上天价药品,命重要,钱也重要。活着,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明晃晃地被金钱所标上价码。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2022年5月,中国远大医药公司研制出了国产版的钇90微球,并且获得了批准在国内投入临床应用。
随即中国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几所国内医院纷纷先后完成了钇90微球的临床注射工作。
更重要的是,国产版本的钇90微球每100毫克价格在5000美元左右,而一针的剂量则是正好在100毫克左右。换算下来就是一针500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每针3万到4万元。贵吗?贵。
但相较于原本进口的40万元人民币一针来说,这点钱那可真是天差地别了。更别提,国产的钇90微球丝毫也不比进口的差,同样能做到80%到90%的治愈率。
那为什么国产钇90微球敢把价格压低到进口价的几乎十三分之一呢?原因很简单,国内的科研机构掌握了技术并且进行了改良:
进口钇90微球使用的是树脂和玻璃材质,而国产用的则是炭微球。相较于玻璃微球无法体内降解,炭微球则是比重更轻,且易于灌注。当然,价格上也更有优势。
然而,这样的举措却务必会引起许多非议。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正如谷贱伤农,药廉也伤药企和医院。
2018年起,国内有将近35种抗肿瘤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其中包括进口的抗癌药、国产的仿制药,可以说,许多看不上病的患癌家庭是看到了希望的。
在一个癌症群体讨论论坛上,曾有人统计发现,到2018年年底,504名癌症患者中有一半的人都遭遇了买不到医保抗癌药的经历,甚至还有人被医院明确告知不会购入医保抗癌药。
于是这些原本看到了生命希望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只能辗转在一所又一所异地的医院,计算自己是否满足购药的条件,满足异地医保报销的政策。
医院是不想卖这些药,不想救这些人命吗?也不是。只是,每所医院都承担着医保总额控费的高压,都有药占比考核绩效。
详细说来,我国进入医保的一项抗癌药用药量费用一年就高达十几万元,更别提这么多种药物了,要知道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标准仅520元而已。
再加上,医院购药的药品加成取消,多少钱购进的药就多少钱卖出之后,许多公立医院出于成本考虑只能选择价格偏低的常规药物。毕竟价格高昂、储藏手段也很费钱的抗肿瘤药物对有些偏远地区的公立医院而言,是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除了对医院的影响外,低价的国产抗癌药对生物科技企业研发和用药市场造成的波动也不可谓不大。
2022年10月,国内A古医药板块显露出了至今为止最为让人沉默的颓势:研制出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国产药物来佐利单抗的天境生物被曝即将卖身欧美药企;
在双抗靶向药上颇有成就的上海科望也因为“实在不赚钱”而宣布倒闭卖厂;
创新药领域,尤其是研制抗肿瘤药物的企业,真正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行业。
开源上,投资难拉,百济神州在研发针对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的非常创新药帕米帕利胶囊时,困难到连几百一盒的试剂都舍不得买,但是他们硬是搞出了帕米帕利;节流上,所有的药企都在基础药目招标上以低价内卷,穷一点的自然卷不过财力雄厚的。
药企艰难。“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要求降低药品价格,“抗癌药进口零关税”也在要求降低药品价格,好不容易熬到了采购环节吧,大幅度讲价还是让降低价格。毫不夸张地说,药企行业是真的陷在了行业冬天。
但是,这是正常的,这也是必经的阶段。以美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史来看,这也是他们走过的路。美国政府出台过医保支付价最惠价格政策,药企同样面临过巨大的降价压力。在1993年,美国药企行业遭遇近十年内的最低增速,默沙东、礼来等医药巨头甚至持续了长时期的负增长。
我国当前的情况与之类似,药企大多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而且如果人工、原材料再有增长,利润空间又被大幅度压缩。当然,最直观来看,降低成本是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但是,长期的降低成本无疑是自断后路,只会造成恶性循环。
真正能帮药企走下去,走上路的,永远只有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新品种药物上市。这里可以以上文中提到的百济神州的帕米帕利胶囊为例,我国的恒瑞药业、复星药业以及正大天晴也都是保持高比研发投入的不错案例。
一说到抗肿瘤药物降价就务必会有人讨论,“白菜价”是否会打击科研积极性和与创新的动力。但是我们需知,药企的降价压力与患者的低价药需求不应该是矛盾的。药品,如果产生的意义不是为了治病的话,它存在的本质也不应该是为了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