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回响:“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阅读”

北斗融媒 2025-04-21 09:50:40

春意正浓,恰是翻开书卷、邂逅墨香的好时节。从徜徉书海到走上创作之路,作家东西在阅读中汲取智慧、感悟美好生活,也用文字的力量观照现实、与读者对话。2023年,东西凭借长篇小说《回响》摘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成为为数不多获得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的双料获奖作家。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对话作家东西。

困难越大越有可能写出好作品

记者 李慕寒

热播网剧《回响》由冯小刚执导,改编自作家东西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东西也是这部剧的编剧。文学性和它的可看性都非常重要,这部剧很火,那我也知道您是亲自来操刀改编的小说,然后成为一个剧本,在这个过程当中和单纯地做文学创作有什么不同之处?

著名作家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东西

当然不一样,实际上我是不太愿意去做编剧,因为写小说它是非常自由的,然后你能够保持你的非常独特的东西,但是写剧本它会被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约束你;第二个我觉得它是一个二次创作,就是说我不想把同样的故事写两次,所以我有时候有点拒绝。但是小刚导演说,这不仅是我的作品,也是你的作品,我没法拒绝。而在写剧本它反过来也帮助小说创作。比如我们在写小说的过程中,由于我们要写很多闲笔,我们可以畅快地去写那些闲笔,有时候篇幅很长很长,就把人物给丢掉了,再捡回来。但是在影视剧创作中绝不允许,它要准确地让你有人物的出场时间,如果人物的出场时间不够,它无法跟观众建立感情。就是说阅读也是这样,我在写完剧本之后,我就非常注意这个方法,就是要跟读者建立感情。

文学创作一定要不断注入新的东西

记者 李慕寒

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AI写作,它们的速度很快,甚至可以模仿东西老师的风格。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它是你的助手还是你的对手?

著名作家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东西

这个事情其实现在非常热门,我的学生也给AI输入说,写一篇“奶奶的饺子”,按东西的写作风格,后来拿来给我看,不像,真的不像。(记者 李慕寒:有没有像的地方?)一两句的比喻,稍微像一点点,但一千多字的文章大部分不像。所以AI它现在的概括能力、模仿能力、记忆力、整合资料的能力都比我们强,比人强。那么它在今天还留给我们创作者的空间就是创新点、独特性。至今为止,我还没有看见AI写过的作品像李白的诗、杜甫的诗,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的句子,让我心里非常感动的句子。

在“快时代” 沉下心来“慢阅读”

记者 李慕寒

还有一个新的现象,就是很多人现在读书用5分钟甚至10分钟,通过短视频的这种碎片化的信息,集中就把一本书、作品读完了,您看过这样的视频没有?

著名作家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东西

看过,包括介绍电影,那么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阅读。当我看这种短视频太多的时候,我会觉得办任何事情没有耐心,就说非常快地要办完这个事,我要到下一个事情。其实阅读它不是这样,阅读恰恰是让我们慢下来,就是说一部作品可能它有几十万字,但是我们不要急着去想把它读完,我们每天读几百字、一千字,它也是一种享受。那么这里头它就有很多细微的东西,比如细节,比如这个写作者对生活的那种精彩的感悟;那如果我们都是去看这种短视频去了解信息,这相当于我们吃鱼,我们没有吃到鱼肉,我们只吃了一个鱼骨头。

记者 李慕寒

如果让您给大家提一个建议的话,我们怎么去培养我们的阅读习惯,怎么去选好书?

著名作家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东西

阅读经典,因为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你去找它阅读,你不会失望,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我们在跟他对话,比如我们在跟曹雪芹对话,在跟鲁迅、沈从文对话;我们在跟茅盾先生对话;我们在跟托尔斯泰对话;他们在这本书里的智慧,他们给我们提供的审美肯定是一种享受,那么你说是不是你的生命拉长了,你没经历的东西你是不是经历了?其实每一本书就是一扇窗口,我们推开它一定有风景。

来源:本台新闻中心

记者/李慕寒 张若彤

监制/李莹

审核/刘闯 主编/李佳孺 编辑/鞠文静

●南部战区发声!

●注意!辽宁明起天气“有变”

●梨花节× 非遗 =?这个神仙联动也太绝了吧!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