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国自己炼钢不行,抢中国的钢铁却心安理得!在中美关税大战如火如荼之时,英国突然“横插一脚”!
4月12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特殊法案,宣布可强制接管包括中资企业在内的英国钢铁公司,但其实这家公司早在2020年就被我国敬业集团收购,纯粹的中资企业!
更夸张的是,英国还威胁不服从的管理人员将面临牢狱之灾!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阴谋?中方又将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抢劫”?
英国“强势”接管
最近的国际新闻看得都有些晕了,美国、欧洲,真是忙得不可开交,结果,4月12日,英国国会也不甘寂寞,突然给中国企业来了一记“惊天大动作”!
事情还得从2019年说起,当时中国企业接手了英国钢铁公司,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
英国钢铁公司本来就是欧洲工业的一个象征,曾经辉煌过,但由于成本高企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一度岌岌可危,差点就倒闭了。
中国企业以接近7亿英镑的价格接手了这个濒临破产的公司,承诺不仅会投入数十亿资金进行技术和环保改造,还会保留几千个本地工作岗位。
英国政府当时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欢迎,甚至称这是“外资提振经济的重要一步”,仿佛捡到了个大便宜。
英国钢铁公司的困境并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尤其是在脱欧后,欧盟设置的关税壁垒让英国钢铁的出口竞争力一落千丈。
再加上环保成本越来越高,简直是雪上加霜,即便如此,中资企业还是没少投入,升级设备、提升技术,做了不少努力。
然而,英国政府当时承诺的20亿英镑“绿色钢铁”补贴迟迟未能兑现,导致工厂的运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这么一看,谁都能猜到,事情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对于英国政府来说,似乎也没有把这笔“买卖”当回事。
事情本来就是这样,一开始热闹非凡,后面总有人不开心,果然,到了2025年年初,英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大变。
先是英国媒体集中报道钢铁厂“污染超标”,接着,议会迅速通过了决议,决定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为由,启动了强制接管程序,话说,这动作真是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但是,更令人意外的还在后头,英方不仅拒绝提供合理的补偿,反而还威胁要追究中资高管“商业欺诈”的责任,甚至有可能面临刑事指控。
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中国算是在给自己找麻烦,毕竟,当初可是英国政府主动欢迎外资接手,现在反而变成了被告,谁能想到呢?
给美国助威?
4月12日的复活节假期本来应该是英国议员们的休息时间,却宣布了这个事件,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真是让人感觉有点荒谬,明明工厂的资产是中企的,英国政府却一副“我来管”的模样。
这还不是第一次英国政府在休会期间召开紧急会议了,1982年马岛战争的时候就有过一次。
可见这次的钢铁公司接管,政府可真是当回事了,经过这场会议,《钢铁行业(特别措施)法案》得到了现任国王的批准,英国政府宣称这家钢铁公司已经被国有化。
其实,英国政府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根据媒体报道,这家公司已经亏损了好几年,英国政府担心敬业集团如果继续亏损下去,可能会直接关掉这些高炉。
而如果高炉被关闭,英国就会成为G7国家中唯一一个无法生产原生钢的国家,这对他们的工业布局是个大问题。
换句话说,政府在急于保存一个“重要资产”,避免钢铁生产的全面停摆。
但这也不是理由啊,难道就因为你们担心这家钢铁公司关门了,就能直接把人家的资产给收了?
更让人不满的是,整个过程中,英国政府根本没有跟我们敬业集团商量过,也没有提出任何经济补偿,就这么直接宣布这家公司归他们所有了。
这种做法,难免让人心生疑问,难道这背后有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特别是在西班牙首相访华后,英国又开始这样“捅刀子”,这让人实在不禁猜测,英国是否是在向美国示好,或者他们干脆就为了给美国的盟友撑腰。
仔细想想,4月2日英国对等关税上调的事情就很有意思,欧盟被征收了20%的关税,而英国只被征收了10%。
这结果显然对英国有利,甚至有人认为这可能是英国加入美国“友好国家俱乐部”的奖励。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向来是紧密得不可分割,二战后两国更是紧紧绑在了一起,彼此之间相互依赖。
因此,如果单纯只看加征关税这事,其他国家或许会因此产生波动或动摇,但就英国的情况而言,似乎并未受影响。
而在这场与敬业集团的争斗中,或许英国政府认为,面对中国这样的大企业,他们还有一块“硬骨头”需要啃。
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透露着一些复杂的信号,也让人觉得英国的行为背后到底有啥动机。
中方回应
对于英国的这种做法,中国方面自然也有了回应,就在4月14日,我国外交部对这一事件做出了明确表态。
我们表示,英国钢铁公司当前的困境确实存在,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单纯依赖一方强硬的做法,而应该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友好谈判。
如果继续一味地强硬要求,就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和合作。
换句话说,如果英国真的不考虑到双方的平衡与合作,那中国企业今后要进入英国市场的想法,肯定会有所保留,甚至会重新评估这种合作的可能性。
说实话,这样的态度也很明确,咱们并不是威胁,而是表达了态度。
英国如果一意孤行,想要把钢铁公司“抢回去”,而不付出相应的代价,恐怕会影响到双方的合作。
而且现如今的英国似乎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们这种做法会给未来的合作带来多大的麻烦。
毕竟英国不仅面临国内经济的挑战,还得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压力,眼下他们的处境的确不太乐观。
如果他们想在未来继续发展,尤其是经济层面,就必须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能因为一时的想法,做出伤害长远利益的决定。
不过,最让人觉得奇怪的,可能还是英国政府的这种“强硬”态度。
尤其是现在,全球化的市场已不像过去那样单纯,大家都在寻找合作共赢的机会,英国却似乎一时迷失了方向。
要知道,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如果只想从中捞好处,最终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另外有关英国钢铁工人抗议的消息也为这一事件增添了些许复杂的色彩。
据说在英国政府推动相关法案通过之前,钢铁工人就在斯肯索普工厂发起了抗议,甚至一些企业高管试图进入工厂时也被工人们拦了下来。
好在最后警方介入,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冲突。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英国国内对于钢铁行业的未来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政府的决定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这些事情都让人觉得,英国政府急于“拿下”钢铁公司,但问题在于,他们不能什么都不付出,不能只想着“强行收回”,还需要展现出一个合理的态度和诚意,否则这笔买卖可能就泡汤了。
结语
这一波“强硬”操作,看似是出于保护国家钢铁产业的需求,实际上也暴露出了一些不那么光彩的动机。
不知道这场钢铁之争,最后会以怎样的结果收场,但希望英方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做法,不要走上美国曾经的老路,认为可以通过强硬手段得到想要的东西。
最终,损失的只会是他们自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从遮遮掩掩的从林法则到完全赤裸的从林法则,谁上餐桌谁是食客,勿谓言之不预也。
灭了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