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Hey
编辑|t
客观来说,在混血儿这一群体中,黄种人的基因特征相对不太突出,外貌显化都相对较弱。那么,白人和黄种人混血,要到第几代才会更像黄种人?答案显然易见。
另一方面,当中国新中产兴起了“生一个混血宝宝”的风,混血儿更好看更聪明这种说法,究竟是血统崇拜的无脑吹,还是真的有科学依据支持?

(黑白通婚)
一、白人和黄种人混血,谁的基因更强大?以第一代混血来说,黄种人的基因相对比较低调。无论父母哪一方是黄种人,第一代混血的外貌特征都是白人感更强,有的甚至完全看不出来有黄种人的基因。
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青蛙公主谷爱绫。
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中国人,谷爱绫作为第一代混血,虽然仔细看和母亲有点神似,但她的五官几乎看不到母系黄种人的影子,面部特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白人长相。

(谷爱绫和妈妈合影)
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手韦唯,尽管她本人五官深邃,但和她的3个混血儿子相比较还是柔和不少。她的3个儿子属于第一代混血, 长相完全随了瑞士籍的父亲,也是典型的白人长相混血。

(韦唯和3个混血儿子)
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混血代表,费翔。他在1987年的央视春晚上凭借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迅速出圈,俊逸潇洒的身姿更是迷倒了万千女性。
费翔的父亲是一名美国大兵,母亲是来自中国东北的知识分子。从他们俩的一张旧照来看,费翔的长相妥妥地遗传了他的白人父亲。

(费翔的父母亲)
不过,白人和黄种人混血里面也有一些特殊的个例,他们的共同特征是:
年轻的时候偏向于白人基因,年纪上去之后反倒转化成了黄种人的长相。
比如演员李小璐的妈妈张伟欣,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年轻时还能看出来白人特征,但她如今的长相实在看不出混血的影子。她女儿李小璐作为第二代混血,和第三代混血外孙女甜馨,彻底进化成了黄种人的容貌。

(张伟欣、李小璐、甜馨三代合影)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白人和黄种人混血,基本上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会更像黄种人。
中国男演员包贝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参照他的外貌特征,实在看不出来他有1/4的中俄混血。不过他母亲的第一代混血长相还是比较明显的。

(包贝尔和母亲)
基因确实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通过这些混血名人例证可以说明,不管是父系还是母系是白种人,通常第一代有很强的混血感,但是过了两三代之后几乎是一个彻底的黄种人了。
话说回来,现在很多人对混血儿有种谜之执着,越来越多人选择到国外通过合法手段比如试管婴儿,来达成孕育混血宝宝的目的。
那么,混血儿真的更好看、更聪明吗?

(周华健和儿子,他老婆是美国人)
二、混血儿基因的利与弊:更好看,更短命首先放个结论:白人+黄种人混血,从外貌来看的确比非混血更好看,也更优秀。
这不是盲目愚昧的血统崇拜,而是有科学依据支持的。
用生物基因学理论解释,决定生物性状的有显性基因,也有隐形基因,通常情况下有利基因是显性的,而不利基因是隐形的。

(中国演员马雅舒和混血女儿)
混血儿融合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民族血统,血缘关系要远很多,可以遗传父母身上的显性有利基因,同时不利基因表现出来的概率低,个体基因配对形成了优势互补。
简单来说,混血儿遗传了父母双方的优良基因,反映在外貌和心智上面会更好看更优秀。

(曾参加《爸爸去哪儿》的中加混血,夏天)
但问题是,混血儿在遗传父母显性有利基因的同时,也会遗传不利的隐形基因,比如疾病基因。
也就是说,和纯种人相比较,白人和黄种人混血、黄种人和黑人混血,或者是白人和黑人混血,他们疾病基因的显性概率更大,比如身体的机能代谢速度下降。
同时,由于既继承了父系遗传疾病基因,也继承了母系遗传疾病基因,混血的疾病基因会更多。只不过,和第一代混血相比较,二、三代混血受基因离散的影响更大,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远高于纯种。就是说,混血儿的寿命大概率会低于纯种人。

(图文无关)
实际上,除了这几点,困扰混血群体的,还有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
二、混血儿的身份认同按照当下的人种族群划分标准,世界范围内主要有3大人种:黑人,白人,黄种人。虽然3大人种在外贸、肤色、身高体型和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但各大人种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的限制。
因此,随着全球人口大流动,3大人种之间各自进行生殖繁衍,因此才有了混血这一群体。对于他们来说,必然会面对父系、母系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体系和文化的冲击,是二选一还是将二者融合?
对于重视血统论的人来说,对混血儿可能会容易产生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即便是像谷爱绫这样的混血,15岁加入中国国籍,屡次以中国滑雪队员征战,却还是会在身份认同方面遭受网友非议。

(谷爱绫参赛照片)
其实不妨打开思路换个视角,混血儿群体映射出的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经济、文化加速交流与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再过分强调地域化。
比如白人和黄种人的混血,他们的外貌虽然融合了不同种族的特征,但他们的文化认同和内心归属感,或许更倾向于某一特定的文化群体,也有可能对父系、母系两种社会文化都能产生认同感。
这种情感上的认同感,远比外貌看起来更像白人还是黄种人,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参考资料:
混血儿基因探秘.光明网,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