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教师入编后,考研还有必要吗?最近考研成绩出来,我刷朋友圈时发现几个同事晒了自己的成绩单,挺让我意外的。意外的不是他们考得多好,而是他们都入编了还去考研,更搞笑的是,好几个还没过线。这让我忍不住想,入编了还卷学历,到底值不值?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通俗点说说,看看能不能戳中你的想法。
先说说考研有啥用。办公室里有些老师觉得,教育这行学历还是硬通货。评职称就是个例子,本科毕业两年能定中二,但往上爬到中一,竞争就猛了,像挤独木桥似的。可要是读了研,研究生毕业干五年就能直接定中一,轻松不少。还有学校里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这些位置,领导看简历时,研究生学历总会多看一眼,竞争力自然强点。当然,你要是不想卷,觉得当个普通老师挺好,那也没啥。再者,有的老师卷学历是想跳槽去高校。中小学管学生累得跟当妈似的,还不一定有人感激。高校老师或者辅导员听着就轻松点,可现在没个硕士博士文凭,门槛都迈不进去,考研也算给自己留条后路。还有一种人,纯粹是为了圆梦。本科没上211/985,心里总有点遗憾,想通过考研翻个身,顺便再体验一把学生生活——毕竟上课听讲,总比天天批作业当牛马舒服吧。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考研有必要。有些老师说了,入编后工作稳得像铁饭碗,干嘛还折腾自己?考编那会儿已经累得够呛,好不容易上岸,先喘口气,开心一天是一天,别人爱卷随便卷,他们坚决躺平。还有人觉得,现在研究生满大街都是,读完还不好找工作,看看身边朋友毕业后找工作那惨样,对学历早就没啥幻想了。最实在的理由是,学习的苦太难熬。以前大四考过研,甚至二战过的,早七晚十泡图书馆,屁股都坐麻了,那日子谁还想再来一遍?比起啃书本,他们宁愿吃点生活的苦,活得自在点,别把自己逼太紧。
说到底,考研这事儿因人而异。想往上爬、换跑道或者圆梦的,考研是条路;想躺平、怕累或者觉得学历不值钱的,那就歇着。你的想法呢?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