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之际,塑料污染问题再度成为全球焦点。
近年来,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领域持续发力,先后发布《“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及《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减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并推动重点行业减塑路径探索。政策落地过程中,行业面临供应链调整、消费者习惯培养等挑战,但重点行业减塑潜力分析仍被视为推动“无废城市”转型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随着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减塑行动,其中新茶饮与零售业更是成为了这场绿色变革的重要参与者。
作为全球连锁精选平价超市的典范,奥乐齐(ALDI)深知自身在环保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包装减塑”与“以纸代塑”两大创新举措,不仅成功减少了93.57吨塑料包装的使用量,这一数字背后,更是相当于替代了约748.56万个550ml的塑料瓶,为地球减轻了沉重的塑料负担。
奥乐齐依托供应链协同效应,在橙、柠檬等34个品类采用轻量化包装设计,通过优化包装结构替代传统塑料天地盖与塑料托+膜,累计减少塑料包装使用74.20吨。
针对车厘子、提子等18个品类,其采用100%可回收材料纸盘替代塑料包装,累计减少塑料包装使用19.37吨。同时,奥乐齐通过强化品牌展示区域,优化包装视觉设计,提升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认知与参与意愿。
在零售业积极减塑的同时,中国新茶饮行业也在面临包装问题的挑战并寻求改进之道。中国新茶饮行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增长空间广阔。然而,在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包装问题也日益凸显,包装增重趋势明显,一次性塑料包装仍占据主导地位,重复使用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包装设计不利于回收再利用,这些问题无疑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挑战,新茶饮行业并未选择回避,而是积极寻求改进之道,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承诺。
以新茶饮品牌甜啦啦为例,该品牌大胆采用聚乳酸(PLA)可降解吸管,这种吸管以玉米、木薯等天然植物资源为原料,不仅环保健康,而且年使用量超过5亿根,累计减排量高达8万吨,为减少塑料污染做出了显著贡献。更令人称赞的是,该吸管在生物降解性、耐热性及阻燃性方面均表现出色,同时其外观与使用体验与塑料吸管几乎无异,真正实现了环保与实用的完美结合。此外,甜啦啦还积极响应区域性禁塑政策,在海南地区全面采用纸杯,形成了“全局减塑+区域攻坚”的双轨并进模式,为行业树立了绿色发展的新标杆。
尽管政策与行业行动双管齐下,塑料污染治理仍面临多重障碍。消费者习惯改变需时间成本,企业技术升级需资金投入,国际政策差异增加出海合规难度。例如,新茶饮品牌需平衡减塑成本与消费者体验,而零售企业则需在供应链协同与包装设计创新中寻找突破口。
然而,减塑行动亦蕴含商业机遇。据了解,奥乐齐在中国与超过80%本土优选供应商合作,打造了13个自有品牌,在所有产品中占比90%。奥乐齐通过减塑行动降低运输成本、提升消费者便携购物体验,实现效率与环保双赢;甜啦啦则以可降解材料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低碳转型范本。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指出,饮品杯等“轻量、高频、分散”产品的治理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构建从设计、生产到回收的闭环体系。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加速落地,绿色经济转型正重塑商业生态。新茶饮与零售业的减塑实践,不仅是对政策要求的响应,更是对未来市场趋势的提前布局。奥乐齐表示将持续拓展包装减塑行动覆盖更多产品品类,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甜啦啦则通过材料科技革新与区域性环保政策精准响应,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协同、技术创新与公众参与的协同效应,或将决定全球减塑行动的成败。如何平衡环保责任与商业利益,如何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间找到最优解,仍是企业与政策制定者需共同面对的课题。(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