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落地,每人每年缴费上限获取1.2万,开设单独的账户,而且缴纳的钱还能用来投资。那么问题来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到底是个啥?什么人能参加呢?它会带来什么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以及生育意愿下降的问题,直接导致养老压力过大,劳动力不足。在此背景下,养老金显得至关重要。财联社4月20日消息,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于近日落地。消息中显示,个人养老金由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纳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每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可能为1.2万。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它与商业保险有什么区别?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支柱,由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占主导地位,规模已经超过六万亿,第二支柱,由政府倡导并由企业自主发展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规模大约两万亿,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这个部分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此前在部分地区有试点,但是规模很小。
有网友说,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商业保险,基本养老金那点儿钱太少了,不够吃不够喝,怎么搞?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么问题来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商业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肯定一点,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商业保险都属于国家支持的第三层次养老制度,但是啊,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别的,看历史背景就知道,2021年2月26日,国新办宣布即将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说明什么问题呢?
个人养老金制度相关的制定与实行还不够完善,所以还未正式落地。那么商业保险出现的时间就比较早,运营年头也比较久,相对更加的成熟一些。其次,领取时间也不同,个人养老金制度会建立一个个人账户,这个账户需要在退休之后才能开始领取养老金,但是啊,商业养老保险在这一点上有本质上的区别,商业养老保险会更加的自由,更灵活,被保险人可以自由选择购买更高的额度和领取的时间。
我们进一步展开这个问题,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会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运营的制度,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三支柱养老大白话来说嘛,就是政府鼓励个人向专门的账户里面进行缴费。个人根据自身的条件、收入情况、承受能力来选择对应的缴费,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额度配置。按照最近的消息来看,每人最高一年缴纳12000元。
严格来说,就是国家层面对基本的社会养老体系做了一个补充啊。道理很简单,按照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如果到了退休的时候,一个月领取一两千块钱,晚年生活显得比较糟糕。所以我们国家搞起了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够让老百姓在晚年享有更多储备的养老金,好像听起来还不错。那么谁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养老金呢?
根据相关的信息显示,个人养老金的参加范围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两部分劳动者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养老金账户可以在商业银行开户,也可以通过其他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销售机构进行开户。
值得注意的是,账户只能开设一个,用于养老金缴费归集、收益支付和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一个账户开设好以后,可以用缴纳的个人养老金,比如您一年买了一万二,那么就可以拿着这一万二在符合规定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渠道购买金融产品,比如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但是国家会侧重于长期保值的金融产品,不会提供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给大家选择。
换句话说,理财针对的是低风险低回报的产品,但是啊,赚钱或者是赔钱这个部分自己承担。更重要的是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实行的是封闭运行,也就是说啊,只进不出的,哪怕理财产品赚钱呢,有收益了,也只能归集收益,不得提前支取,只能在退休后才能领取。好了,有说的不全面的地方,麻烦大家做个补充,给个评论,点个赞,关注我,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