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公主:你敢嫌弃我女儿,那我就给大汉重新换个太子!

九月知史 2023-06-14 00:19:58

说起汉朝的公主,就不得不提窦漪房与汉文帝的长女——馆陶公主。这位可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最有权势公主之一。

馆陶公主,原名刘嫖,生于汉文帝刘恒还是诸侯王时,她是是汉朝窦太后的唯一的亲生女儿,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时也是汉武帝刘彻的姑母、丈母娘兼妹妹的婆母。因封邑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所以又称“馆陶长公主、堂邑长公主、大长公主、窦太主”。

拥有这样的高贵身份,馆陶公主的一生可谓光彩夺目、极其绚烂。因为是刘恒与窦漪房的长女,一出生就备受宠爱,汉文帝即位后,第一时间封她为“长公主”,并将河北邯郸的馆陶县作为其封邑。

本来按照汉朝的礼制规定,诸侯王和公主一旦册封,一定时间就要离开长安到各自的封地上去。但是因为馆陶公主是窦太后唯一的女儿,从小又备受宠爱,而且馆陶作为汉景帝刘启的唯一亲姐姐,姐弟俩感情也不错,所以,馆陶公主就不用像弟弟梁王刘武那样离开长安。

留在长安的馆陶为了笼络住弟弟汉景帝,拉近关系,经常会搜罗各色美人献给他,这也换来了景帝的更为敬重和厚待。因为是当朝太后的唯一女儿,又是当朝皇帝的唯一亲姐姐,在太后和皇帝面前都能说上话,且这话有一定分量。

一时间馆陶公主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公主,权贵官员更是各种想尽法子巴结,风头无两。可以说馆陶公主当时在整个大汉朝那都是横着走的存在,真正的‘’两人之下,万人之上”。

按这样看,当时的朝臣和后妃是绝对不敢得罪馆陶公主的。可人心毕竟是复杂的,每个人的脑子智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人上杆子巴结这位当时大汉朝最有权势的公主,那么也就有拎不清,看不清形势的人,景帝当时的宠妃栗姬就是这样的一个奇葩的存在。

当时汉景帝刘启不喜欢原配薄皇后,反而非常喜欢有美色和才艺的栗姬,一时间栗姬可谓宠冠后宫。因为栗姬非常受宠,加上她又生下了景帝的长子。所以子凭母贵,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四月,栗姬生的儿子刘荣被立为大汉太子。

这样看馆陶和栗姬,她们一个是皇帝的宠妃、一个是皇帝敬重的姐姐,不存在雌竞关系,按常理来说这俩人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可是馆陶的一个举动却早已引起栗姬的不满。

前面提到过,馆陶为了笼络弟弟,就经常给景帝进献美女。而皇宫又是一个‘“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的竞争场所,作为景帝的妃子,栗姬也害怕馆陶公主进献的美人被景帝看上,从而夺走属于自己的宠爱。妃子一旦失去了帝王的宠爱,那后半辈子就只能在永巷度过凄惨的余生了。

于是在馆陶第一次给景帝进献美女时,栗姬就记恨上她了。

当时栗姬只是后宫中的一个小小的宠妃,朝不保夕,根本掀不起啥风浪,上面有皇后压着,甚至权力也有限,所以只能暗自把馆陶记恨上,表面上见到这位帝国最有权势的公主,还是得巴结着、捧着。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恨意也在栗姬的心中被慢慢积累、放大,直到她生下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栗姬开始飘了。栗姬觉得自己作为储君的母亲,未来的太后,皇帝宠妃,她可以不用在把馆陶这个公主放在眼里了。

于是当馆陶公主为了稳固权势主动找上栗姬,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嫁给太子刘荣时,栗姬彻底飘了,加上心中记恨她给景帝献美女的时,当场就拒绝了馆陶的这个提议,可以说一点面子都留给这个长公主。作为大汉最有权势、最受人敬重的长公主,馆陶哪受得了这个,暴脾气一上来,直接就开始谋划如何在为大汉朝换个太子。

景帝的寿命有数,万一将来景帝驾崩,栗姬的儿子刘荣当上了皇帝,以后这朝堂哪还有自己说话的份呢?现在景帝还活着,栗姬都敢这样当场下自己的面子,万一将来她儿子登上帝位,不知道以后会如何打压自己呢?反正景帝又不止刘荣这一个儿子,作为庶子的刘荣当得了太子,景帝的其他儿子也同样当得了太子。

于是馆陶公主就将目光移到了王夫人所生的儿子上。王夫人作为二嫁给景帝的妃子,经历比栗姬丰富,眼光也看的长远,她早就看出了馆陶公主在窦太后和汉景帝心中的分量。

于是当馆陶公主提出要和她结儿女亲家时,王夫人立马就答应了,甚至还提前跟儿子排练好‘“金屋藏娇”的戏码,当场就演给了馆陶公主看,馆陶公主对刘彻这个未来小女婿很是满意。

馆陶公主和栗姬撕破脸皮厚,就在景帝面前一直夸赞王夫人。此时的栗姬在儿子当上太子后,性子慢慢跋扈起来,引起了景帝的不满。有一次景帝生了重病,要栗姬承诺以后要善待自己的其他嫔妃和孩子,但是善妒的栗姬当场拒绝了景帝,这也就引起了景帝的疑心。

景帝病好后,慢慢地就厌弃了栗姬,转而宠爱王夫人。于是在馆陶公主和王夫人的合谋下,加上窦太后的推波助澜,太子刘荣最后被废为临江王。王夫人生的儿子刘彻(未来的汉武帝)被立为太子。

虽然刘荣被废跟母亲栗姬在景帝面前作死有关,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栗姬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从栗姬第一次那么不留一点余地地拒绝馆陶公主的联姻开始,刘荣的太子之位就已经开始摇摇晃晃了。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