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一杯茶,最先吸引人的往往是茶汤的色泽。顶级茶叶的茶汤从不浑浊,像被雨水洗过的天空般透亮。绿茶如龙井的茶汤应是嫩绿中透出鹅黄,像春天新抽的柳芽;红茶正山小种的汤色则是橙红透亮,如同落日余晖染透的琥珀;而陈年普洱的茶汤会呈现葡萄酒般的深红,摇晃时能看到明显的"金圈"。若茶汤颜色发暗、浑浊或出现沉淀物,可能是原料粗老或工艺不当的征兆。
观察茶汤要掌握"三看"秘诀:一看透光性,顶级茶汤对光可见细腻毫毛舞动;二看颜色均匀度,优质茶汤从中心到边缘色彩过渡自然;三看持久度,好茶的汤色经多次冲泡仍保持稳定。比如武夷岩茶的头泡呈现橙黄色,五泡后转为金黄,但始终清澈见底,若三泡就变得寡淡如水,很可能是拼配了低档茶青。
喝完茶后别急着倒掉叶底,这些舒展的叶片藏着茶叶的身世密码。顶级绿茶的叶底像刚采摘的鲜叶,嫩绿柔软,手指轻捻有弹性;乌龙茶的叶底则呈现"绿叶红镶边",发酵形成的红边占比不超过30%为佳。特别注意叶片的完整度——传统手工揉捻的茶叶会保留自然卷曲,而过度机揉的茶叶往往破碎成渣。若发现叶底颜色斑驳、硬挺如纸,可能是添加了色素或经历了非常规工艺。
老茶客常说的"活叶底"有三个标准:一是叶片舒展后能恢复接近鲜叶的大小,陈年白茶叶底甚至能展开到硬币大小;二是叶脉清晰如地图上的河流分支,普洱古树茶的叶底常呈现明显的"鱼骨纹";三是触感温润如玉,顶级红茶叶底揉捏时会有果冻般的胶质感。若叶底出现明显碳化黑点,可能是杀青温度失控;若所有叶片统一朝向,则暴露了机械化生产的痕迹。
从茶汤到叶底的鉴赏,本质是读懂茶叶的生命轨迹。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茶因昼夜温差大,茶汤会呈现更浓郁的金黄色泽;传统炭焙工艺制作的茶叶,叶底边缘会带有自然的"蛤蟆背"小气泡。记住,好茶的每个细节都在诉说它的生长环境与制茶师的匠心,就像真正的美人不需浓妆艳抹,自有一种经得起推敲的天然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