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离开延安时,毛主席四次挽留,都没能让她回心转意

星空影视菌 2025-04-17 15:11:47

贺子珍当年选择离开毛泽东,前往苏联生活,这一决定为江青提供了上位的机会。从后续发展来看,贺子珍很可能对自己的这个选择深感遗憾。

贺子珍执意离开时,毛主席反复劝她留下。他不仅亲自发去电报,还找了不少人帮忙劝说。可贺子珍铁了心要走,完全不听劝,结果事情变得无法挽回。

贺子珍离开延安的动机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首先,她与毛泽东的婚姻出现了裂痕,两人感情不和,矛盾日益加深。其次,她在延安的生活环境艰苦,长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身心俱疲。再者,她渴望追求个人发展和独立,不愿再依附于毛泽东的光环之下。最后,她希望摆脱政治斗争的漩涡,寻求一个相对平静的生活空间。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促使她做出了离开延安的决定。

贺子珍在长征期间遭遇敌军炮击,体内残留了十多块弹片,导致长期疼痛难忍,因此她希望前往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医疗救治。

贺子珍受教育程度不高,与毛主席结婚后,她意识到自己与丈夫在学识上存在显著差距。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她决定投入时间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

贺子珍在1928年与毛主席结为夫妻,直到1937年,两人共同生活了九年。在这期间,她先后生育了五个孩子,并且当时还怀着一个。贺子珍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频繁的生育让她感到非常疲惫,她曾希望能够暂时离开,以缓解身心的压力。

延安作为革命中心吸引了大量青年女性,其中不少女大学生慕名而来。她们怀着崇敬之情向毛泽东请教,频繁的接触让贺子珍心生不满。这种情绪促使她更加确定要离开延安的决心。

贺子珍原本打算前往上海的医院接受治疗,并未考虑去苏联。然而,在她即将启程之际,淞沪会战突然爆发,导致上海无法前往。因此,她只能暂时留在西安。

贺子珍计划前往上海,但由于延安缺乏直达上海的交通工具,她决定先前往西安。西安作为八路军的驻点之一,设有办事处,贺子珍便选择在此暂住,以便后续转乘前往上海的车辆。

这段时间,毛泽东对贺子珍非常照顾。由于贺子珍离开时比较仓促,随身物品不多,毛泽东特意安排人给她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同时,他还嘱咐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林伯渠多加关照,并希望林伯渠能劝说贺子珍返回延安。

贺子珍历尽艰辛才离开延安,当然不会轻易返回。她决定暂不理会,打算等上海战事平息后,再前往上海接受治疗。

1937年年底,上海的战役已经落幕,然而这座城市已落入日军之手,贺子珍因此无法前往。

当贺子珍正感到迷茫无助时,几位共产国际的代表从苏联抵达西安,计划前往延安。得知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也在西安,他们特意前来探望她。

在与苏联人交流时,贺子珍提到自己希望接受治疗和继续学习。对方随即建议她前往苏联,因为那里的医疗设施和教育资源都比上海优越,而且苏联人对中国共产党一直持友好态度。

贺子珍听完这个提议,觉得挺有吸引力,于是下定决心前往苏联。

1938年初,贺子珍整理好行装,踏上了前往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的旅程。与她同行的有张闻天的妻子刘英,以及钟赤兵和徐梦秋等一行人。

从西安到迪化的路程漫长,途中需要在兰州稍作休息。于是,我们一行人住进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那里的负责人是我党资深革命家谢觉哉。

贺子珍抵达兰州办事处时,谢觉哉已经接到了毛泽东的电报,便劝说她回延安。

贺子珍心意已定,执意不肯返回,谢觉哉见状无法挽留,只得向毛主席汇报这一情况。

毛泽东在审阅电报后,不禁多次叹息,认为贺子珍的行为过于冲动和固执。

毛主席始终挂念她的安危,为此专门向新疆迪化发了电报,并安排弟弟毛泽民亲自前往迪化处理相关事宜。

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弟弟,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积劳成疾,身体状况一直不佳。中央多次建议他去苏联接受治疗,但他都以工作繁忙为由推辞了。这次,毛泽东特意安排毛泽民前往新疆迪化,主要任务是劝说贺子珍返回。如果贺子珍执意不肯回来,毛泽民就陪同她一起前往苏联治病。这样既能完成劝说任务,也能让毛泽民得到必要的医疗照顾。

遗憾的是,毛泽民历经长途奔波抵达迪化时,贺子珍所乘的航班已经起飞,两人就此错过,未能实现最后的会面。

原本,毛泽民计划搭乘下一班飞机前往苏联,但由于飞往苏联的航班极其稀缺,下一班次的时间难以确定,因此他不得不在迪化暂时停留。

盛世才得知毛泽东的胞弟抵达迪化,且精通财政事务,便特意邀请他留在新疆任职,委以财政厅长的重任。

当时,中共方面正积极争取与盛世才建立联系,因此接受了对方的邀请,决定让毛泽民留在新疆开展工作。

毛泽民在1943年遭盛世才杀害前,始终未能前往苏联,也未能完成其兄毛泽东托付的使命。

贺子珍抵达苏联后,很快就收到了毛主席发来的电报。电报中明确表示,希望她在苏联治疗好疾病后尽快返回中国,不要长期滞留苏联。

贺子珍康复出院时,局势已无法逆转。1938年8月,毛泽东与江青确立了关系。贺子珍意识到,她与毛泽东的过往已成定局,无法重来。

贺子珍最终与她的伴侣分离,这段关系画上了句号。

然而,这究竟是谁的责任?毛泽东曾多次尝试劝说她留下,但贺子珍始终没有改变主意。她性格中确实带有些许固执。

1947年,贺子珍终于回到了中国。两年后,即1949年,她计划前往北京与毛主席会面。然而,当她抵达天津时,遭到了阻拦,明确禁止她进入北京。

1959年7月9日,贺子珍在庐山与毛主席重逢,然而时过境迁,两人已不再是往昔的模样,只能无奈感慨。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