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九月初五那天,江北大营重建的头儿,钦差大臣德兴阿,刚上任没多久,就给忙得团团转的大清皇上奕詝递了个好消息:他说,事儿有进展了。
数不清的长发尸骨从观音门那儿漂出来,流进了江里。这里面有的尸体被绑在一起,还有的穿着黄色的衣服和马甲。
观音门这个地方,就在天京城的东北边,靠着长江。而太平军里那些大官,他们有个特别明显的标志,就是爱穿黄衣服黄马甲。清军看到这些不寻常的情况后,就仔细地查了查,结果发现天京城里最近可不太平,发生了不少内讧,就是那些反叛的人自己打自己,流了不少血。
而且得到的消息确实表明,太平天国里排第二的大佬,就是仅次于老大洪秀全的那个“东王”杨秀清,还有他手下的很多亲信,都在这次内部争斗中没了命。
咸丰皇帝一听,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别提了,跟中了大奖似的。可乐呵劲儿一过,他就犯嘀咕了,心里头满是疑惑,震惊得不行,简直不敢相信这事儿是真的。
1855年刚开始那会儿,翼王石达开在湖口大战里把湘军打得惨败,曾国藩气得差点就要去跳河。到了第二年6月,清政府花了好多人力物力建的两个大营,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原本是想困住天京的太平军。结果你猜怎么着?这两个大营在短短三个月里,一个接一个地被太平军给攻破了。
1856年那会儿,太平天国正当红火,可以说是打从起兵以来最风光的时候。可就在这风光无限好的时候,内部却闹起了矛盾,出了大乱子。
再瞅瞅清朝政府那边,虽然他们在各个战场上集结了几十万大军,花掉的军饷更是多达好几千万两银子,可打仗时老吃亏,对太平天国的围攻也是一点效果都没见着。
尽管从整体局势上看,太平天国还是被清朝军队团团围住,不过经过一连串的大仗胜仗,这群从南边偏远地方一路打拼过来的农民起义队伍,现在稳坐天京,势力范围直逼东南大片地方,已经有了跟清政府正面较量、不分上下的底气。
可奇怪的是,原本一帆风顺、红红火火的太平天国,咋就突然自己打自己,把大好局势拱手让给了清政府?为啥会发生这么残忍的内斗?到底是多大的仇恨,才能导致“长发军尸体遍地,数都数不清”这样的惨状?
说起这些事儿,别说千里迢迢的大清皇帝想不明白,就连太平军里的大多数将士估计也难以置信。让太平天国从顶峰一下掉下来的“天京事变”,起因竟然是八年前那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请神降灵”活动。
【天父下凡:杨秀清的封神之夜】
1848年1月份,就是道光二十八年那会儿,拜上帝会的头儿,也是太平天国早期的大人物冯云山,因为在传他的那个教的时候,搞得动静太大,砸了不少佛寺,还把孔孟的祠堂给拆了,结果被当地的民兵给抓了,扔进了桂平县的牢房里。
洪秀全在贵县一听到这事儿,立马火急火燎地赶往广州想办法救人。而在紫荆山里的那些“拜上帝会”的信徒们,一下子就没了头儿,陷入了混乱之中。
就在教会眼看就要散架,信徒们心慌意乱,不知该往哪儿走的时候,太平天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超级重要的人物。
杨秀清家里头穷,出生也不好,爸妈早早就没了,他压根就没上过学。小时候,他就靠开垦荒地、上山砍柴烧炭来维持生计。这家伙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但嘴巴特别能说,性格也直爽大方。因为这样,在平隘山那些烧炭的哥们儿里头,他的人缘特别好。
这个以前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居然从广西山区流行的“鬼神上身”习俗里找到了灵感。他瞅准了当地人深信不疑的“童子降神”迷信,搞起了一场说是能救太平天国于水火的“神奇把戏”。
1848年4月里的某一天,杨秀清突然间毫无原因地就倒在地上,接着嘴里吐出了白沫,人事不省。但等他醒过来以后,却用一种特别严肃认真的口气对大家说:“我就是天父,今天下凡附身在杨秀清身上。”他还宣称“天父什么都能做到,哪儿都能去”,并要求信徒们团结起来,一起打败清朝的敌人。
“老天爷派使者下凡”这事儿,很快就有了大效果。局面稳住后,杨秀清就开始动员那些烧炭的兄弟们捐钱。他用这些钱去打通桂平那个知县的关系,经过知县的一番努力,冯云山终于被安全地放出来了。
人们常说,世间先有非凡之人,而后才有非凡之事。一场眼看就要爆发的危机,多亏了杨秀清的冷静和聪明,才被巧妙地解决了。他假装“天父附身”,这一招在关键时刻真是人心齐聚,士气大振。而且,这事儿跟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儿子,说是天父派他到人间来救世的宣传,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前后都能对上号。
洪秀全从广州回到紫荆山区后,心里清楚这事儿简直离谱,但没办法,事情已经这样了,他只能认了杨秀清那个“天父”的身份,还有他那能“替天父说话”的权力。
后来,太平天国那些头头脑脑们,就像一下子悟出了啥新道道。短短半年,萧朝贵、韦昌辉都学着杨秀清那样,自封成了“天兄”的传话人。就连洪秀全自己,也装模作样地说自己是“上帝降临”,以此来指挥大家。
毫无疑问,在“天父下凡”这一整套事情里,最捞到好处的还是那个发起人杨秀清。
这个本来不起眼的烧炭工人,因为出色的表现和自称“天父代言人”的身份,一下子就在太平天国里崭露头角,快速升到了高层决策圈子。后来,在永安建制的时候,他被封为东王九千岁,在太平天国里,他的权力仅次于老大洪秀全,成了二号人物。
重点是,“天神降临”这事儿,直接把杨秀清捧成了大神。他在那个宗教的神权世界里,说话的分量重得不得了,简直就是一言九鼎。
【被欲望和野心催生的双刃剑】
不管是自称“天父”降临,还是“天兄”附身,其实都是通过假扮神灵说话,来管住信徒。对于那时候刚建立起来的太平天国来说,这种看似“神神秘秘”的做法,其实挺有用的,有不少实际的好处。
上天之父来到人间,把自己的力量放在了普通人的身体里。这事儿,比起那些空洞的宗教说法,更让人心里踏实。也让洪秀全梦里那些上天的奇遇,在咱们凡人世界里,找到了实实在在的依据。
无论是处理小纠纷、审判冤案,还是在指挥大战、发布命令时,“神灵上身”就像是个不用花钱,效果又立竿见影的“神奇偏方”。
但不得不承认,杨秀清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本事,确实远超太平天国的一把手天王洪秀全。而且,他身为“天父”,还是个野心大得很、不愿被人压一头的厉害角色。
1852年6月份,太平军从广西出发,清军虽然拼命追赶和拦截,但他们却越打越强。一路北上到了武昌后,更是像砍瓜切菜一样顺利,沿路没遇到啥大阻碍。到了1853年3月,他们成功打下了当时江南最厉害的城市江宁府,也就是南京。
在这个过程中,杨秀清作为所有军队的领头人,展现出了超群的指挥才华,他的名声和手中的权力也是一天天大了起来。
在北上征战的路上,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接连牺牲。这样一来,太平天国原本由“永安五王”组成的核心领导团队,人数就大大减少了。现在,能管得住、能制衡杨秀清的力量,已经变得非常弱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洪秀全打下天京(南京)当都城后,心思就变了。他开始迷恋上胜利的甜头,国家大事、打仗的事都一股脑儿扔给了东王去管。他自己,整天就在皇宫后院里转悠,出不来了。
权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最后肯定会让人的欲望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根本停不下来。特别是杨秀清,他上面的那个“天王”,能力平平,还老是不管国家大事。
杨秀清心比天高,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当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佬。但在这个世俗的皇权世界里,洪秀全是老大,天王是君,而杨秀清只是东王,是臣。除非他敢直接推翻洪秀全自己当老大,不然的话,他和洪秀全之间的君臣关系就像是一道高高的墙,挡在他前面,让他没法再往上爬,这道墙他怎么也翻不过去。
不过,太平天国是建立在“拜上帝教”这个理念之上的,他们尊“天父上帝”为至高主宰。
杨秀清因为被称为“天父代言人”,在宗教上拥有了不少实权,这些权力让他在很多事情上都能超过“上帝次子”洪秀全。
政教混合的独特制度,加上神权与皇权间的复杂纠葛,还有君臣父子间乱糟糟的关系,使得以前那个无坚不摧的“天父降临附身”说法,慢慢变成了杨秀清捞取个人好处的手段。
这把像双刃剑一样锋利的事情,把杨秀清和洪秀全两人历经生死建立的深厚关系给彻底弄断了。而且,它还给以后那场让太平天国走上不同道路的内部争斗,悄悄种下了不好的种子。
【神权与君权的较量】
在“天京事变”还没闹起来前,杨秀清就已经拿了不少头衔,像什么“劝慰大师”、“神圣之风”、“禾田导师”、“治病之主”,还有“左辅大军师”、“东王九千岁”等等,这些称号多得让人记不住。
那时候,东王府规模宏大,实际上就是太平天国的核心决策地。所有的大小事务,都会先在这里商量讨论,接着再上报给天王洪秀全。而洪秀全,每次都是按照老规矩,一一批准这些决议。
杨秀清独自掌握了代替“天父”传达旨意的权力,他既不是纯粹的君王,也不是普通的臣子,既是人又如同神一般,把世俗和宗教的最高权力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无论是奖赏惩罚、生死决断,还是官员的升迁贬谪,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而太平天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洪秀全,只是个有名无实的角色,实际上成了个“空架子”领袖。
杨秀清这人性格霸道,爱显摆威风,只要稍有不顺心,他就假借“天父附身”的名头,对百官随意欺压,甚至还找借口抽打各位王爷。
北王韦昌辉,他既是副军师也是右军的大头头,在天京城里头,就数他和杨秀清地位最高了。不过,也不知道为啥,他老被那个“天父”给训,有时候还不只是嘴上说说,动手打他都是常有的事。
韦昌辉这人挺狡猾,表面上看着低调藏拙,对东王那叫一个毕恭毕敬,其实心里头早就把东王恨得牙痒痒了。
燕王秦日纲和佐天侯陈承瑢,在太平天国里那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没想到,就因为一个“牧马人事件”,他俩被“天父”给狠狠惩罚了。陈承瑢,这个朝廷的大官头头,挨了一顿板子,那叫一个惨。秦日纲,不光身体上受罪,还被贬成了奴隶,连官都没得做了。他俩跟韦昌辉一样,对杨秀清是又怕又恨,心里那个憋屈。
韦昌辉、秦日纲、陈承镕这几个人,在权力圈子里头算是挑大梁的。虽说他们单个儿拿出来,谁也没法跟杨秀清较劲,但他们站哪边,最后还是左右了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争斗结果。这事儿得往后说。
那个霸道无比的东王九千岁,把所有人都给得罪光了,可他却不知收敛,反而越来越过分。当满朝的大臣们都吓得直哆嗦时,他竟把矛头指向了天王洪秀全。
1853年12月份,杨秀清跟其他将领正在商量事情,突然间,他说天父来了,然后就直接冲进了天王府。洪秀全一看,赶紧出去迎接,但杨秀清还是不高兴,说洪秀全迎接得太慢了,还说要打他板子。
韦昌辉和秦日纲一听到消息就立马赶了过来,他们一看情况不对,立马跪在地上,一边痛哭一边求情,希望能代替那个人受罚。这样哭求了好久,“天父”才终于改变了主意,没有继续追究。
杨秀清平时对天王那可是礼貌有加,尊敬得很。不过,只要天父一“下凡”,情况立马大变,就像乾隆爷翻了身。这时候,洪秀全也得乖乖跪下接旨,毕恭毕敬地听“父亲”的教诲,还得忍着训斥,有时还得接受惩罚。
但是,杨秀清仗势欺人,洪秀全也只能咬牙忍着。要是真把“天父下凡”这事儿给戳穿了,东王的名声肯定是保不住了,更重要的是,整个太平天国的信仰大厦,也会瞬间土崩瓦解。
杨秀清把大权都抓在了自己手里,洪秀全倒也不在意,反而挺享受当个有钱有势的悠闲人。只要杨秀清能把“神灵”和“世人”的关系处理好,在扮演“天神下凡”时别太过分,给洪秀全这个君王留点面子和余地,那在这场皇帝和大臣、父亲和儿子的权力游戏里,东王杨秀清就能一直当赢家。
不过,当一个人手握大权,容易变得肆无忌惮。要是长时间没人能跟他抗衡,他慢慢就会失去警觉性和对权力的敬畏。
1856年,也就是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夏天,六月份的时候,太平军终于打下了被围了三年的江北大营。杨秀清觉得自己功劳特别大,就又一次借着天父的名义,硬要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喊着要封王称帝,这跟直接抢皇位没啥两样了。洪秀全虽然喜欢别人打拼他享福,但绝不容许有人爬到他这个皇帝头上。杨秀清那过分出格的行为,让天王心里明白,要是自己不早点动手,不光他那个“空架子皇帝”的位置坐不稳,日子一长,恐怕连命都得搭进去。
【天京事变:洪秀全的绝地反击】
1856年的天京城里头,太平天国表面上看挺风光,但内里其实已经烂透了,被权力和贪念搞得一塌糊涂。要是稍微动一下,立马就得散架,血流一地。
洪秀全打定主意要反击,但杨秀清势力太大,天京城里到处都是他的人,想要不动声色地行动,实在是难上加难。
紧要关头,佐天侯陈承瑢站了出来,把所有麻烦都摆平了。这家伙虽然心里头对杨秀清恨得牙痒痒,但还是得在人家手下混饭吃。他靠着拍马屁,竟然赢得了东王的深信和重用。
陈承瑢是杨秀清团队里的得力助手,多亏了有他,天王那份秘密下令除掉杨秀清的诏书,才能悄无声息地从天京传递到前线去。
接到天王紧急命令,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纲立马带着兵马连夜赶回京城。不过,杨秀清对军队的控制力可不是盖的,要不是陈承瑢暗中帮忙打掩护,那好几千人的大部队,怎么可能不被人发现行踪?
最重要的是,天京的守卫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没有东王的指令,就连一个士兵也别想轻易混进去。而现在的情况是,陈承瑢冒充东王传达了假的命令,这才让北军和燕军的精英部队能够无声无息地顺利进城。
1856年9月2日晚上很晚的时候,韦昌辉和秦日纲带着三千名精锐士兵,悄悄从战场上返回京城。他们趁着夜色突袭了东王府,杨秀清当时就被杀死了。东王府里上上下下三千口人,全都被残忍地杀害了。
“天京事变”的残酷序幕就此掀开,紧接着,一场更为可怕的灾难也马上要来了!
本来天王发的密令只是要解决掉杨秀清,但没想到东王的势力太复杂了,根深蒂固。韦昌辉在把东王府杀了个底朝天之后,怕遭报复,就在天京城里对杨秀清那些剩下的手下也下了狠手。这一杀起来就刹不住车了,范围越扩越大,结果两万多太平军的精兵强将,就这么冤枉地死在了自己兄弟的刀下。
石达开在安庆时,突然听到天京那边出了大乱子,他二话不说,连夜一个人赶了回去。到了天京,他赶紧去找韦昌辉,想劝他别胡乱杀人。可俩人话不投机,没说几句就吵了起来。韦昌辉一生气,连石达开都想杀。
幸好石达开反应快,赶紧趁着黑夜顺着绳子逃出城。但韦昌辉已经杀得上了头,他把怒火撒到了翼王的家人身上,接着竟疯狂地杀了他们全家来出气。
石达开听到家里被灭门的惨事后,心里又悲又怒,于是他就打着“清除坏人”的旗号,从安庆带着十万大军去攻打天京。天王没办法,只好下令杀了韦昌辉、秦日纲和陈承瑢这三个被认为是主谋的人,这样一来,天京的这场大乱才算是暂时停了下来。
可是没过多久,管着天京的石达开,就被天王给排挤和怀疑了。他一生气,就直接跑到安庆去了,开始自己招兵买马,另起炉灶。这样一来,太平军就分成了东、西两边。
【天父神话破灭,天国信仰崩塌】
这次政变真是惨,头头儿们全被杀光了,两万多名在两广打过无数仗的老兵也莫名其妙丢了命。本来太平天国正风光,结果这么一来,立马就走下坡路了。
但事情远不止这些——杨秀清不仅仅是个带兵的将领或者掌权的头头,他一旦没了,太平天国里面肯定会闹起信任的大乱子。
“天父皇上帝”是太平天国战士们的信念根基。东王作为“天父的使者”,在信徒眼里,他的地位跟天上最厉害的神仙没啥两样。
但是,“天京事变”让信徒们亲眼看到了天父和上帝的子民们如何为了权力利益争斗,甚至自相残杀,那场面真是丑陋不堪。而原本被吹捧得“啥都会、哪儿都在、啥都知道”的杨秀清,最后却落得个凄惨下场,死了还被扣上“东孽”的恶名。这事儿一出,太平天国里那个靠“天父”撑起来的信仰大厦,瞬间就垮塌了。
军队要是没了战斗力,那战争基本就输了,但战斗力嘛,还能慢慢找回来。可要是没了信仰,那可就惨了,后果特别严重。想想那些太平军,连为啥打仗都不知道,还怎么上战场拼命,又怎么能打败敌人?
过了两年,洪秀全慢慢觉得事情闹大了,就开始动手给杨秀清恢复名誉。他再也不提杨秀清活着时独揽大权的事,反而把他被杀说成是“英勇献身,为世人赎罪”。他还一直强调,人的生死都是“天父”在暗地里安排好的。
可不管怎样遮掩,都已经没用了。太平天国那曾经盛极一时的理想大树,因为天父的离世,已经从根上被拔掉了。想要它再重新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天京事变还没发生那会儿,将士们一个个奋勇杀敌,压根儿不怕死。就算打了败仗被抓了,就算要受千刀万剐的酷刑,他们也都能面不改色,从容应对。
后来,太平天国军队里士气大跌,大家都没了战斗的心,高层将领投降清朝的事儿也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天父没了,他们的信仰也跟着垮了。太平天国就像个破破烂烂的空壳子,在大风大雨里,它还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