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关于秸秆焚烧政策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文件明确提出,要“结束秸秆焚烧一刀切”,这标志着我国秸秆治理思路的重大转变,也为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新方向。
过去,为应对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许多地方采取了“一刀切”的禁烧政策。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秸秆禁烧与农民传统的耕作习惯和现实需求存在矛盾,部分农民为图省事,选择偷偷焚烧,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秸秆综合利用渠道不畅,秸秆离田成本高、还田技术不成熟等问题,也制约着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推进。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结束秸秆焚烧一刀切”,并非是对秸秆焚烧的放任自流,而是强调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秸秆科学还田和高效离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具体而言,结束“一刀切”意味着:
更加注重科学施策。各地将根据气候条件、种植制度等实际情况,划定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在保障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秸秆焚烧。
更加注重疏堵结合。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政府将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等利用模式,拓宽秸秆利用渠道,提高秸秆利用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出路问题。
更加注重农民利益。政策制定将更加注重倾听农民声音,充分考虑农民实际困难,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培训、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秸秆处理难题,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结束“一刀切”是秸秆治理迈向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一步。相信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将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将持续改善,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