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代,宦官是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勾心斗角,最擅长的就是取悦别人,不择手段的取悦自己的主人。太监从周代起就一直在皇宫里侍奉皇家,到了汉、唐、明三代,太监已经由原来的宫廷侍从变成了一种“祸国殃民”的宦官制。
因为这些阉人都是在宫里被折磨的,所以他们的身体都是有残疾的,所以他们的精神上也有一些问题。他们渐渐介入政治,以达到精神上的需要。在这些人当中,最有名的就是魏忠贤这个明代宦官,魏忠贤原本只是个不认识几个字的流氓,后来在皇宫里做了个小太监。
明熹宗继位后,明熹宗对魏忠贤颇有信心,他在朝内清除异己,勾心斗角,甚至还自封“九千岁”,因为魏忠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致于民众“知其君,而不知其君”。魏忠贤生平罪大恶极,对朝堂不利,最后被绞死。
因为历史上的宦官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很多人对他们的观感都很差,一提到他们,就会觉得他们没有一个是什么好东西。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几千名宦官里面,总有一些忠于职守的宦官,就像唐代大宦官张居翰,他为人忠厚,救人无数,堪称古往今来最慈悲的宦官。
张居翰曾为两代帝王效命,因为两人是父子,新君即位之后,因为张居翰是皇宫里的一名老公公,而且性情温良,做事谨慎,不着急,因此深受新君的宠爱,张居翰也渐渐在皇宫中有了一定的声望。
张居翰现在的身份已经很高了,不过他并没有狂妄,相反,他很平静,也很和善。五代十世时,王衍为人放荡不羁,昏庸不堪,后来唐人要发兵讨伐,王衍明知不敌,就把自己捆了,拿着一口灵柩前来归降。王衍以后唐饶他为前提,向他屈服。
李存勖原本是打算同意王衍的请求,那样的话,他就可以避免自己的军队被击溃。可是现在满朝文武都向李存勖递交了一封奏折,说王衍归降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就是在积蓄力量,然后找机会复仇。李存勖早就对王衍动了杀机,听了这些大臣的话,更是起了疑心,下了一道诏书,要将王衍等人斩尽杀绝。
李存勖让自己的亲信张居翰去宣了一道诏书,张居翰拆开了诏书,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诏书上写道:“王衍等,必斩之。”那时候,王衍身边有数千名随从和心腹,这道诏书的目的,就是要将王衍的数千名随从全部斩杀。
张居翰这时才发现,这次的事情,实在是有了不少无辜之人,他心中一片好意,王衍都承认了,直接处死就是了,为什么还要祸及这么多的无辜百姓!所以张居翰在宣读旨意的过程中,特意将一个“行”的字眼给误了,变成了“家”。
于是,在这次的行动中,部属们只是杀死了王衍一族,其余数千名与之有关的人,都逃过了一劫。张居翰拼着被斩首的危险,还特意说了一个错误的名字,却拯救了数千人,这让许多人都佩服张居翰,认为他确实是中国最仁慈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