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唐山市的驻军情况

小西水历史 2025-03-16 11:18:44
一、民党军第二十九军:隶属国民政府军政部。1933年1月由张家口移驻北平以东三河、蓟县、玉田一带。该军辖3个师。3月奉命东进至遵化县以东长城一线参加抗战。该军以喜峰口为主阵地,与侵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历时一个多月,以伤亡5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6000余人。此役的胜利,被誉为“长城抗战唯一的胜利”,受到全国各界的赞扬和慰劳。正当二十九军士气旺盛,准备乘胜打击日军时,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命该军撤离长城防线,调往通县一带。 二、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军:该军隶属国民政府军政部。1933年1月,设防于长城一线,西起董家口(属迁西县)、冷口(今属迁安县),东至义院口(属抚宁县)。军部驻开平镇东门里路南孙家大院。军长商震、副军长李竞容、参谋长宋肯堂。辖3个师:第一三九师,师长黄兴华,副师长李嘉霖,辖第一旅,旅长孙定超,第二旅,旅长李兆瑛;第一四一师,师长宋肯堂(兼),辖第三旅,旅长唐永良,第四旅,旅长林作桢;第一四二师,师长吕济,辖骑兵第十四旅,旅长张占魁,独立第七旅,旅长鲍刚。从3月初参加长城抗战,4日和22日,日军一部两次攻占冷口,均被该军夺回。4月11日日军再次攻占冷口,该军败至迁安,后奉命向通县撤退。 三、国民党军第五十三军:该军隶属国民政府军政部。1933年初,该军在喜峰口(今属迁西县)长城一线设防。3月长城抗战开始后,在滦河一线防御。5月12日日军突破防线后,该军在义院口、界岭口(均属抚宁县)、迁安县等地与日军反复争夺后奉命撤至蓟运河两岸。该军参加长城抗战时的军长万福麟,第一零八师师长杨正治,第一一六师师长缪澄流,第一一九师师长孙德荃,第一二九师师长王永胜,第一三零师师长于兆麟。 四、国民党军第九十二、九十四、六十二、十三、八十七军: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正当八路军在唐山市域的部队向日伪军收降之际,国民党政府为了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垄断接受日伪军投降的权利,9—11月间先后将两个军空运到北平后大举进犯唐山市域解放区。1946年夏,撕毁《停战协定》,6月26日挑起全面内战,又先后将3个军的兵力投入到唐山市域战场。 1945年9、10月,国民党军第九十二军由武汉以美机70余架空运到北平西苑机场后进犯唐山市域解放区。其军部开始驻唐家庄矿区,1947年初移驻唐山市区中正路南头。所辖3个师分驻各县。该军于1948年秋奉命撤至香河县和三河县一带。 1945年11月,国民党军第九十四军由上海空运到北平南苑机场后开赴唐山市域。军部驻唐山市交通大学。所辖4个师分驻各区、县,并对开滦各矿实行军事管制。该军于1946年9月调离。 1946年9月,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海运到秦皇岛登陆,而后接替第九十四军的防务。军部驻唐山市区西山马路14号,所辖3个师分驻市区和各县。该军于1948年秋奉命西撤至廊坊一带。 1948年春,国民党军第十三军进驻唐山市区。所辖3个师分驻各区。 1948年秋,国民党军第八十七军(原系国民党青年军第二零八师,来唐前扩编为军),由北平来唐山市域接替第六十二军、第九十二军防务。军部驻唐山市区西山马路14号教养院内。所辖3个师分驻各区、县。该军于1948年12月11日夜弃城逃往塘沽。 五、河北省驻唐保安团(队):1945年12月,在北平成立国民党河北省保安处的同时,将原驻河北省各地的伪治安军、警备队、宪兵队等收编为国民党河北省保安部队,翌年2月整编为32个团,其中5个团驻唐山市域。第一团(由国民党第二十七军一部及卢龙、滦县保安团编成)团长邹怀之,驻滦县、卢龙一带。第二团(由乐亭、迁安等县壮丁队编成)团长刘玉堂,驻乐亭、昌黎一带。第三团(由滦南保安团及临榆等县壮丁队编成)团长刘绍宗,驻滦南县。第十团(由丰润、玉田县团队及滦塘先遣军一部编成)团长高岳,驻丰润、玉田一带。第十一团(由河北游击纵队第十二总队编成)团长李慕涛,驻唐山市区。 1946年5月河北省又将保安团编为14个总队,其中第一、第五两个总队(各辖3个大队)驻唐山市域。第一总队驻滦县,总队长邹怀之。第一大队(由保安第一团改称)驻丰润县稻地,大队长乔大任。第二大队(由保安第二团改称)驻滦县,大队长刘玉堂。第三大队(由保安第三团改称)驻上庄坨,大队长刘绍宗。第五总队驻胥各庄,总队长高岳。第一大队(由保安第十团一部编成)驻韩城,大队长葛连朝。第二大队(由保安第十团一部编成)驻宣庄,大队长孙笏臣。第三大队缺编。该总队在当年7月划归国民党第九十四军。 1947年下半年,河北省又将各保安总队整编为16个保安团,其中两个团驻唐山市域。第六团先驻玉田县,后移往天津,团长赵镜明。第十一团驻滦县、唐山,团长韩开元。1948年5月,河北省保安第十八团驻滦县,团长楚子英;保安第二十六团驻测辋(今丰南县),团长李有恒;保安第二十七团驻丰润,团长李金铭;守护第十一团驻滦县,团长韩开元。 同年6月,河北省保安部队所属5个保安团、1个守护团、2个大队驻唐山市域。即:保安第五团驻滦县,团长楚子英;保安第二十六团驻湮阳县(今丰南县),团长李有恒;保安第二十七团驻丰润,团长李金铭;保安第三十四团驻滦县,团长张敬和;保安第三十七团驻丰润,团长葛连朝;守护第六团驻雷庄,团长韩开元;保安第三大队驻迁安,大队长彭叔祥;保安第六大队驻玉田,大队长周柏椿。 1948年下半年随唐山市区及各县的解放,河北省驻唐保安部队有的被解放军歼灭,有的白行溃散。 六、交通警察总队:1946—1948年底,在北宁路唐山至滦县段,共配置4个交通警察总队,即第五、八、十、十二总队,每个总队约1个团的兵力,隶属国民党交通部第一交通警察总局。各总队多数是从反动特务武装改编过来的,内部成分也以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系统占统治地位。警士一级为国民党员、三青团员,文化较高,思想反动。各总队美式装备,火力较强。其主要任务守护铁路、押车及负责铁路两侧的“绥靖工作”,一般不配合作战。 第五总队驻东矿区林西矿内,总队长周铭勋、副总队长吕柏春。1948年调离。第八总队驻东矿区,总队长盛钟泰、副总队长陈广卿。1947年秋调往昌黎县。第十总队驻东矿区高级员司房11号,总队长颜绳武、副总队长周公正。1948年冬逃往天津途中被解放军歼灭。第十二总队驻赵各庄矿附近的东、西无水庄和东、西赵各庄等地,总队长余钺、副总队长雷中和。1948年冬全队溃逃。 七、国民党军队零散部队:1947--1948年12月初,驻唐山市区的国民党军零散部队主要有:国防部冀东军事联络组,主官张震华,任务是情报策反,驻复兴路2号;华北剿匪总部长城纵队驻唐山办事处,主官蒋伟,任务是联络,驻沟东东街2号;空军唐山站,主官林均朴,驻西马路开滦男校;第二二三兵站医院,主官王乃一,任务是医疗,驻西北井工房;第七七供应分站,主官阎浪兴,任务是供油,驻中正路消防队院内;第三六五兵站,主官于龙云,1任务是粮食、军械配给,驻复兴路2l号;宪兵第二十团一营,主官刘德勤,任务是维护治安,驻西马路14号;北平防空司令部唐山防护团,主官高汉源,任务是防空;河北省保安第十一团,主官韩开元,任务是护路,驻古冶车站矾土公司院内。 八、河北省保安司令部:1945年8月由原伪河北省滦榆区保安司令部改称。该部司令刘培初(兼)、副司令冯其珍、副参谋长李汉萍,隶属河北省政府,驻地初在唐山市区,后移驻滦县。该部司令由行政督察专员兼任,辖各县保安团、队,1946年6月移驻秦皇岛市。 九、河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保安司令部:于1948年4月设置,司令黄任材(兼)、参谋长申万州(少校)、高参孙玉泉,隶属河北省政府,驻地定于玉田县,初驻丰润县。该部司令由行政督察专员兼任,辖各县保安团、队,1948年12月被歼溃散。 十、唐山市城防司令部:1947年2月24日成立,隶属国民党唐山市政府,驻唐山市区,司令曹仁凤。司令部设督导组、工程组、材料组、设计组、文书组、情报组、通信组等机构,组织实施城防工事工程,共筑明暗碉堡171个,隐蔽所22个,防御壕3375米,交通壕5462米,防御网6236米。该部于1948年12月随唐山解放解体。 十一、唐山守备司令部:1948年由驻唐国民党第六十军第一五七师师部兼唐山守备司令部,司令由师长侯志馨兼。驻中正路17号。8月该师撤离唐山市后,守备司令部由国民党第八十七军第二二二师师部兼,司令由师长周雨寰兼。驻西马路53号。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城防,守卫唐山,维护治安。该部下设稽查处及4个检查所(队):增盛里城关检查所,所长陈继声,驻地在西马路牛奶房;胜利路卡门检查所,所长纪得仓,驻地在胜利路东口;唐山车站检查所,所长杜茂林,驻地在平安东街13号;军宪警联合纠查队,队长项铮,驻地在义字5条7号。该部随驻唐国民党军撤离唐山而解体。 十二、唐山团管区司令部:是兵役机关,隶属于冀北师管区司令部,设于1946年,驻中和街1号。司令赵作福(上校),主任参谋朱维祯(中校)。司令部设3个股和军需室、军医室、书记室。该团管区辖3个新兵大队(每个大队辖5个中队)。主要任务是督饬管区内兵源和预备役官兵训练、兵员运输、国民兵组织管理教育等项。1948年12月初弃城潜逃。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