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副总理陶铸的女儿陶斯亮:不要把我当作大人物,我只是一个草根

历史博览馆 2025-04-03 11:54:02

1978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名为《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

这封长达万字的公开信一经发表,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因为这不仅仅是封信,还是一篇用血和泪写成的悼词。

信中,陶斯亮表达了对自己的父亲,原副总理陶铸的无尽思念,勾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她的名字也因此闻名全国。

作为中国老一代革命家的女儿,陶斯亮见证了新中国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如今已是82岁高龄的她毅然放弃优渥的待遇,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她曾说:“不要把我看作什么大人物,我只是一个草根。”

从革命家之女到普普通通的草根,陶斯亮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令她最终完成了这一身份的转变?

一、战火纷飞中的磨砺

陶斯亮是老一辈革命家陶铸和曾志的女儿,她的出生注定就与平常家的孩子不同。

曾志曾经在怀胎7月时,因为着急外出执行公务,毅然骑马出行,马在半路上受惊将曾志甩落马背。

大家赶紧将她送到医院,没想到,经过医生的检查,肚子一点事都没有,这不禁令人感叹这个小生命的顽强。

1941年4月陶斯亮出生,那一年正好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最为艰难的时刻,父亲陶铸和母亲曾志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几乎抽不出一点空来照看自己的孩子。

跟很多革命家的孩子一样,由于父母的忙碌,陶斯亮从小就是由邻居们轮流照顾,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

因为经常见不到父母,陶斯亮习惯在吃完晚饭后坐在家门口静静地等着,一直等到深夜,这才偶尔能见到父母一面。而大多数时候,陶斯亮都是等到了睡着,然后由邻居将她抱进了屋里。

1945年,陶铸接到一个重要任务,毛主席命他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南进。

曾志作为丈夫的贤内助和一位忠诚的战士,她决定与陶铸一起南下。

夫妻俩在小家亲情和民族大义之间选择了后者。

在与女儿告别的那一天,陶铸含泪告诉女儿:“没有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的人是可悲的,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崇高社会主义理想的人!”

陶铸和曾志以亲身行动在践行着自己的崇高理想,他们是女儿的好榜样,父母的谆谆教导,陶斯亮时刻铭记于心。

二、动荡混乱中的坚守

1947年3月,由于蒋介石举重兵攻打延安,为了保存实力,毛主席决定放弃延安。

年仅6岁的陶斯亮跟随着大批干部走上了艰难的转移之路,在老红军杨顺清的保护、抚养下,陶斯亮一路走到了沈阳,在这里她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父母。

之后,父母一直将她带在身边言传身教,陶斯亮一路跟随父母从沈阳到北平,然后抵达武汉,接着又前往广州,最后返回北京,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在陶铸与曾志的用心培养下,陶斯亮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最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顺利毕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

然而就在她准备为中国人民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的时候,混乱的年代来临了。

1967年1月,陶铸被人诬陷,遭受软禁,曾志也遭受到审查,陶斯亮则被调往东北。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突然崩塌,这令陶斯亮怎么都接受不了。

在离开之前,陶斯亮在父亲住所的门前痛哭良久,然后转身离开。

没想到,这一走竟然就是天人永隔!

1969年11月30日,陶铸逝世。

当远在东北的陶斯亮知道这一消息时,犹如晴天霹雳,自己竟然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就永远地失去了他。

作为伟大革命家的女儿,陶斯亮的意志是坚定的,她又怎能被这样轻易地击倒?

她牢牢铭记父亲的教导,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心中那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她通过没日没夜地工作来缓解内心的痛苦,默默等待着曙光到来的那一天。

1978年12月,中央为陶铸平反,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卓越的领导人,他一生忠于革命,忠于真理,即使是在磨难当中,依旧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具有伟大的人格与高洁的品质,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父亲的多年沉冤终于昭雪,陶斯亮回想起自己与父亲曾经的点点滴滴,不禁痛哭流涕,他决定向世人说出自己的故事,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份长达万字的公开信。

此信一出,举国轰动,读者纷纷致信《人民日报》讲述自己的经历,表达了与陶斯亮的共鸣,真是多少辛酸泪,尽在不言中。

三、日新月异中的传承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的变革速度之快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在这个时代中,再复杂的信息都如过眼云烟,令人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渐渐迷乱了人们的双眼。

就在这时,陶斯亮选择高举父辈的旗帜,将他们不朽的伟大精神传承下来。

陶斯亮多次参加纪念陶铸的座谈会,向世人宣扬父亲坚守了一生的马克思主义,深切缅怀父亲为祖国、为人民做出的历史功绩,学习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与品质。

除此之外,陶斯亮还投身于慈善事业中,她深知孩子才是祖国的未来,经常亲赴慈善一线,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筹集善款。

她时刻践行着父亲对她的教导,也同样希望能将这一份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迄今为止,陶斯亮已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数十个公益项目,帮助不计其数的贫困儿童重新回到校园,帮助数万听障儿童重回有声世界,帮助许多残疾儿童有了更好的生活。

当她也渐渐老去,陶斯亮选择放弃优厚的待遇,当有人问她为什么时,她说道:“不要把我看作什么大人物,我只是一个草根。”

陶斯亮用尽一生坚守着父亲的社会主义信仰,这一棒如今交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上,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愿星火永世不熄,愿信仰永远不灭!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