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的是人跟自我的关系,要断掉自己的烦恼;
舍,指的是人跟物的关系,要扔掉不需要的东西;
离,指的是人跟他人的关系,要远离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人。

不断地追寻幸福的真谛。为何幸福感反而比以前还低。甚至有时候都在想自己有过幸福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以为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就能获得幸福。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却发现幸福并不是拥有的越多越幸福,而是简简单单,拥有适合自己的就是好。
微信里 70% 的人是不联系的,衣柜里 70% 的衣服也是不穿的,汽车里 70% 的速度是多余的,别墅里 70% 的面积也是不住的,人这一辈子赚的钱,70% 不是花给自己的。
这些数据让我们不禁反思,我们是否在追求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那句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追逐,却忘记了停下来欣赏身边的风景,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不断地忙碌奔波。买了很多衣服,却发现衣柜里大部分都闲置着;微信里加了无数好友,可真正联系的却寥寥无几。这让我不禁反思,我们确实在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上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近年来流行的 “断舍离” 理念,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断舍离不仅仅是清理物品,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自我、与物、与他人的关系。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压力很大,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每天都感到疲惫不堪,心情也十分低落。后来,我尝试着进行断舍离。断掉那些无端的烦恼,舍弃一些不必要的物品,远离那些让我不舒服的人。慢慢地,我的生活变得简单而有序。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阅读、绘画、陪伴家人。我开始感受到生命的从容不迫和自在洒脱。
苏格拉底曾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欲望是人为的贫穷。” 难以感知快乐的人,不是一无所有的人,而是永远感到缺乏,不停地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欲望的人。就像电影《千与千寻》里,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婪而变成了猪,只有千寻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最终找到了回家的路。人真正的富足,其实是内心的富足,只有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让物质的东西少一点,让心灵的空间大一点,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我们才能抵达生命最有滋味的情境。
杨绛先生说:“人生的至高境界,是低配物质,高配灵魂,把生活调成自己喜欢的频道,且自从容。”
所谓的“低配” 不是衣衫褴褛,吃糠咽菜,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张弛有度,不攀不比;而“高配” 不是曲高和寡,而是重视内在的修养,重视精神的成长,将自己的内在修炼得充实丰盈。
智者知足,愚者贪多。不要把 70% 的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人和事情上,却没空去享受最好的 30%。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智者,知足常乐,不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人和事上。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也许是一顿简单的家庭聚餐,也许是一次与朋友的真诚交流,这些看似平凡的时刻,却蕴含着无尽的幸福。
让我们一起践行断舍离,低配物质,高配灵魂,找回生活的本真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