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简称《射雕》)日前发布海报,官宣将由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执导,青年演员肖战与庄达菲分别饰演郭靖和黄蓉,消息一出,迅速引发此间网友热议。
从《射雕英雄传》最初于1957年在《香港商报》开启连载,到如今,60多载已过,“金庸”二字几乎成为华人世界武侠的代名词,作为一个全民级的超级IP,其作品在此间为书迷、影迷构筑了完整的世界观,被认为具有被开发成“电影宇宙”的潜力。
事实上,对金庸作品的影视化改编甚至从1958年就已经开始,在《射雕英雄传》连载尚未结束时,峨嵋电影公司就拍摄了体量为两集的粤语片《射雕英雄传》,其后的几十年中,香港、海峡两岸甚至新加坡,都在不同时期将金庸小说搬上电视荧幕和电影银幕。这其中,也颇有几部作品成为经典留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中。
为什么曾经诞生颇多经典的“金庸IP”富矿近些年似乎光彩殆尽?有观点认为,一些创作团队的投机心态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因,这种初衷下,金庸作品频频被选择是为了“不需原创”“具有原生关注度”“怀旧滤镜”等理由,如此一来,其原著不再是创作者实现艺术探索的品质根基,而沦为迅速产出热度及利益的“工业生产原料”。这些“不走心”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人们对金庸作品改编的关注热情。
首先,作为华语武侠电影最被认可的导演之一,徐克再度执导金庸作品本身就令人心生期待。早年的《笑傲江湖》系列,虽然对原作进行了大幅改动,但因为人物性格、内涵精神等得到有力延续和成功呈现,因为整体美学品质的新颖高质,其作品亦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经典。片中出自黄霑的一曲《沧海一声笑》到如今仍挺立于很多人的“歌单”显位。在经过多次不那么成功的影音呈现后,不少金庸迷寄望徐克此番能拿出曾经的高水准创作,令《射雕英雄传》这部经典之作再一次满足人们的心理期待。
与此同时,曾经被多次关注的问题也再次被提出,究竟怎样的“金庸IP”改编能得到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