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定王刘发传奇

爱爱历史 2025-03-18 05:04:22

>>刘发,字文信,今陕西西安人,汉景帝刘启第六子,受封为长沙王,汉光武帝刘秀的五世祖。

话说中国历史上有四次人口大规模的南迁,被毛主席戏称“南下干部第一人”的赵佗是最著名的代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兵分五路南征,在屠睢、任嚣二任主帅相继去世后,秦军副帅赵佗率50万大军于公元前214年平定百越,并在番禺设南海郡治;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其所带去的将士戌卒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成为北方人向南移居的第一批移民。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同年封著名功臣吴芮为长沙王,封地范围包括长沙、豫章二郡以及赵佗据有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六年后,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刘邦所赐南越王印绶,臣服于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南海等三郡随之归赵佗。从公元前202到公元前157年,吴氏历五代而终。期间,中原地区的铁器等先进的生产资料及技术不断引入到了南方,启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刘发和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刘彻的生母王娡是皇后,而刘发的出生完全是个意外,其生母唐儿本是汉景帝宠爱的程姬的一名侍女,某日,汉景帝召程姬侍寝,恰巧程姬来了例事,就让唐儿装扮成自己代替前往,结果唐儿就怀孕了。汉景帝赐儿子的名为“发”,意思是事后发觉的。公元前155年,在那个“子以母贵”的年代,因刘发“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最终也就是被封为长沙王。长沙王的封地地形呈北低南高之势,东西南三面环山,而北面紧靠洞庭湖,如此地形决定了当地阴冷潮湿,而且远离京城长安,大多还是尚未开发之地,也是朝廷流徙、充军、发配之地;刘发的地盘和其他皇子的相比也要小许多。

十几年后,刘发进京给父亲祝寿,宴会上刘发跳舞助兴,其聪明、大方、有礼,但跳舞却笨手笨脚,引得哄堂大笑,汉景帝问怎么回事,刘发机智地回答说:我的封国太狭小,不足以伸展舞姿啊!汉景帝深知刘发之意,便给其加封了三个郡,即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

汉朝以孝立国,认为严刑苛法不能治国,而必须以德治国,德的基础是孝心,可以说,孝已经成为汉朝的一种治国方略。

刘发是一个大孝子。在长沙,刘发非常想念自己的母亲,每年都会挑选出洞庭湖区产的上好大米,派人运往长安请母亲品尝,再嘱咐使者把长安的土壤运回,年复一年,土壤越积越多,城东便筑起了一个高台,夕阳西下时,刘发常常登临高台,向西北眺望,以慰思母之情。该高台被称为“望母台”,后因刘发谥号为定,故又称“定王台”。

汉景帝有多位嫔妃,其中薄氏、王氏是先后二任皇后,其余的栗姬、程姬等都有夫人的封号,并很得宠,只有唐儿由于出身低溅而在皇宫中受到白眼和冷遇,史书记载其一生只有“一晚恩宠”。刘发不忘生身之情、生养之义,专心于长沙国的治理,特别是免除了极不合理的税赋,如出口钱。数年后,长沙国开始兴旺起来,人口基数明显增加,经济发展大有起色,与南越属国保持稳定。刘发以自己的功业换来了母亲的人格尊严,终使母亲“脱奴封妃”。

从传承意义上说,屈原与贾谊塑造了湖湘人心怀国家、经世务实的大情怀,在家、国的精神链条完善当中,刘发注入了“孝”的元素,“孝”成为湖湘文化的又一特征。

刘发治理长沙国,手段之一就是利用中原先进的文化和伦理道德教化、诱导、教育百姓赡养老弱、废除群婚,这样就为“孝”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从而达到“以诗书而化国俗”的目的。在汉家刘姓皇室中,长沙王宗族发展迅速、分支众多、后裔发达,是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刘发五世孙刘秀挽大厦于将倾,建立了一个盛世,为汉朝续命近二百年;其后裔多留居原长沙王国,形成了当今江西、湖南、湖北及广东部分地区刘姓的主体。

后话:到了宋代,定王台成为了长沙的著名学宫,理学家朱熹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讲座之余也到此赏月吟诗。张栻抒怀道:珍重南山路,驱骡几度来。未登乔岳顶,空说妙高台。清代光绪年间的湖南按察使夏献云在《重修定王台碑记》中说:湖南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