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弘羊,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
洛阳人善于经商,桑家是洛阳首富。洛阳人文荟萃,许多先贤的传奇深深打动了幼年时期的桑弘羊,在家庭的教育与熏陶下,其深谙算术和经商之道,并能帮助家庭进行一些理财活动。
汉武帝继位的第二年,十三岁的桑弘羊经父亲谋划,以精于心算被特招入宫为侍中,没有像祖辈那样走经商之路,而是学习先贤管仲踏上了仕途。好学的桑弘羊被宫中的书籍所吸引,几乎整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养分,为其人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为汉武帝陪读的同时,其还有机会参与政事,桑弘羊“能言利,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
此时,大汉朝虽然经过文景之治,国家变得富强了,但“四夷未宾,制度多阙”,其中匈奴最令汉武帝头疼。旷日持久的汉匈对决前二十年,替汉武帝出主意、提供经济保障的是大司农郑庄,郑的办法就是紧紧盯住那些有钱人,开始效果还不错,但是前方烧钱如烧纸,朝廷上下突然发现,还要烧钱,却没钱搬了。

于是,桑弘羊适时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二件增加财政税赋的大事:一是征收商业税;二是推行盐铁国有制。桑弘羊急“领导”之所急,自然得到汉武帝的重用。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任命桑弘羊为治粟都尉,并代理大农令。桑弘羊首先推出的是“盐铁专卖”,见效也最快。“盐铁专卖”就是将盐铁权全部收归中央。为提高执行力,桑弘羊增设大农部丞数十人,并对郡国原来的盐铁官加强整顿,明确盐铁官的设置地区。这一举措打击的对象直指在文景时代已经富的流油的豪强和拥有雄厚势力的诸侯王们,“暴利”行业被收归国有,大幅度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也让这些豪强以及诸侯王们不可能再掀起什么大的风浪,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大一统的局面得到巩固。
后来,桑弘羊又提出并推行酒榷、平准均输二大政策。酒榷就是朝廷严格限制民间私酿自卖酒类,由官府独专其利。均输法就是各地上交中央的贡品可以转场出售,换成银两即可。平准法就是通过中央的盐粮储备和抛售手段,来平抑物价。

公元前89年,桑弘羊在几项措施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移民屯垦戍边之策,建议加强轮台、渠犁的屯田规模,以保障军粮供给。这些均得到汉武帝首肯。上述一些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桑弘羊曾经在盐铁会议上舌战群儒,《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的众多理论,如“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 在桑弘羊看来,农业并非财富的唯一源泉,工商业尤其商业同样是财富的源泉 ,甚至提出工商业的发展还会对农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指出“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
桑弘羊还认为,只要严格控制出口,就能从急需黄金和丝绸的敌国换取国内需要的商品,不但可以削弱敌国,还可以保证国内市场的供应,同时,禁止铁制兵器的贸易,还可以使西域各国的军队难以与汉军抗衡。
桑弘羊掌管财政23年,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充足的军费。公元前87年,汉武帝诏近臣托孤,桑弘羊是辅政大臣之一,后世称赞其“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