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背后的5个神秘操盘手,谁在推动全球贸易战升级?

七拼八凑 2025-04-16 23:25:59

近期,特朗普及其经济团队在关税政策上动作频频,多种方案接连抛出,引发全球经济震荡,波及上百个国家。表面上是特朗普主导这一系列关税调整,实则背后有诸多激进派人士推波助澜。在特朗普高呼“美国优先”,试图以关税政策重振美国经济的背后,究竟是哪些人物在出谋划策?本文将为您深入剖析。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时,美国经济面临着制造业就业岗位流失、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等棘手问题 。其实,特朗普的关税策略早在第一任期就已初现端倪。2018年3月,他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这一举措背后的关键人物便是罗伯特·莱特希泽。

罗伯特·莱特希泽

莱特希泽毕业于乔治城大学,是一位资深的共和党人士。早在1983年里根总统执政时期,他就担任过美国副贸易代表,任职期间代表美国谈判了20多项双边国际协议,涉及钢铁、汽车以及农产品等领域。结束公职任期后,他在世达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长达30年,专注于国际贸易法,常为美国工业企业打官司,处理制造业、金融服务、农业以及技术领域的纠纷。在此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贸易政策理念:扩大美国出口规模,保护美国传统工业,尤其是钢铁产业在贸易中的优势。特朗普看中了莱特希泽履历中的保守主义倾向,于2017年1月提名他为第18届美国贸易代表,同年5月莱特希泽正式当选。莱特希泽明确表示,利用关税策略促进美国工业增长是共和党的信条,应通过关税抵消美国的贸易逆差,恢复美国制造业。这一观点与特朗普今年4月大面积开征关税的政策依据高度一致。莱特希泽曾在文章中指出,里根时期限制进口钢材、限制日本汽车进口,是保护美国工业的正确做法。就任美国贸易代表后,他积极推动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将其作为与其他国家谈判的筹码,迫使对方让步。在与加拿大、墨西哥的贸易谈判中,他运用关税策略,促使三国重新签订了美墨加协定,为美国争取到了更有利的贸易条款。除了莱特希泽,彼得·纳瓦罗也是关税政策的坚定激进推动者。纳瓦罗是美国经济学家,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8年之前,他活跃于民主党阵营,但特朗普上台后,他因与特朗普的保守主义经济理念不谋而合,毅然投向共和党。

早在1984年读博期间,纳瓦罗就在文章中提出,美国应当帮助因国际贸易竞争失利而失业的美国工人。在他后来出版的书籍中,也反复提及其他国家通过贸易补贴与货币汇率调整等手段冲击美国市场和本土工业,致使美国企业难以与进口商品竞争。他坚信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是其他国家的不公平贸易手段损害了美国利益。2016年,纳瓦罗担任特朗普总统大选团队的经济顾问,倡导孤立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强烈支持“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特朗普上任后,他担任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这一新设职位,凭借此身份积极鼓励特朗普对外发动贸易战。纳瓦罗认为,没有国家会报复美国的关税,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最赚钱的市场。尽管他之后未获得内阁更高级职位,但其激进态度和坚定立场影响了其他美国政客,这种影响延续到了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推动了更激烈的关税战。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内阁中,美国现任商务部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关税政策中扮演着复杂角色。他是关税政策的积极支持者,在“解放日”关税事件中,被认为是幕后推手。他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花费大量时间向特朗普宣传关税战略,力主推行更激进的关税政策,给外界坚决拥护关税措施的印象。然而,有消息称他其实是立场较为灵活的实用主义者。6位接近白宫的人士透露,卢特尼克认识到关税政策背后存在的风险,随着经济风险升高,白宫团队对他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作为商务部长,他推动关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国内经济,不想让太多国内利益集团在关税战中受损。

霍华德·卢特尼克

现任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是关税政策的关键人物。他198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虽非财政相关专业出身,最早学的是文学,但后来进入投资公司实习,并在私人投资银行工作,如布朗兄弟、哈利曼公司,1991年加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并成为伦敦办事处负责人,在1992年的英镑危机中为公司赚取超过10亿美元。他的政治生涯始于2000年,曾向奥巴马和希拉里捐款,2016年、2023年和2024年则向特朗普竞选团队捐款。2024年11月,他成功被特朗普提名为美国财政部部长。

贝森特在经济政策上是强硬派,曾号召对俄罗斯采取更严格的经济政策。特朗普宣布广泛加征关税后,他提醒各国不要报复,应接受现状,否则美国关税将继续升级。他是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提出的对等关税模型要求对所有进口商品施加与美国出口产品遭遇的同等关税,旨在通过高压手段迫使贸易伙伴调整政策。他公开强调关税是最强谈判筹码,并多次为政策辩护,称关税政策旨在纠正不公平贸易,保护美国产业。但他也承认关税可能带来短期阵痛,表示关税会带来过渡性成本和问题,但长期来看将促进美国经济增长,试图在政策激进性与市场稳定性之间寻找平衡。此外,现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也可能对特朗普后期关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米兰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职于哈德逊湾资本管理公司,2025年3月正式就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专门向总统提出经济建议。米兰就职后,强调贸易逆差的重要性,认为美国之前的多数关税模型未考虑贸易逆差问题。他指出,关税政策不仅能保护国内产业,还可抵消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这一观点与特朗普想法契合。

斯蒂芬·米兰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形成有着清晰的脉络:罗伯特·莱特希泽凭借专业能力和强硬理念为政策奠定基础,主导早期贸易谈判,推动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采取强硬立场;彼得·纳瓦罗提供理论支持,促使政策倾向贸易保护主义;霍华德·卢特尼克立场复杂,表面支持关税政策,私下有所顾虑;斯科特·贝森特起到平衡作用,关注市场稳定;斯蒂芬·米兰虽政治履历较少,但理念符合特朗普后期执政策略。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关税政策的根本决定人仍是特朗普。早在1988年参加脱口秀节目时,他就表达过美国在贸易中吃亏的想法,这一朴素的关税战思维一直延续至今,在众多幕后人物的推动下,演变成如今复杂且影响广泛的关税政策,深刻影响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

5 阅读:72

七拼八凑

简介:新资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