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段话让人心疼,他说:
俄乌冲突已经三年多了,
乌克兰该何去何从,
土地减少了,资源被霸占了,
人民的生活越来越不好了,
还有永远都还不完的债务,
该怎么办?
我们就是大国斗争中的一个棋子。
有朋友跟我说,乌克兰好惨啊,被老美当枪使,还在整个战争中一败涂地。
我跟他说,其实在绝对实力面前,很多人连棋子都不是,只是战争中棋局的一块,连最基本的动弹的机会和权利都没有。
所以,在我看来,即使可以重来,乌克兰或许还会走上这条路的。

自行拍摄
我跟我曾经的教培朋友们说,俄乌战争,很像我们的教育内卷,而老美就像教培机构。
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粗浅,如有不对,请谅解。
老美推动了北约东扩,在这次俄乌战争中为乌克兰递了刀子。最后,眼看着战争中乌克兰没有胜算,转即改口,刀子要收费,没钱就拿资源来还。
现在的结果就是,欧洲陷入了经济和能源危机,而老美的军工和能源企业却收获满满。
乌克兰如果赢了战争,那么间接帮助了老美北约的东扩,而输的结果是现在:赔了夫人又折兵,牺牲了人民,也没了土地、资源。
俄乌争夺的两国,就像是我们教育内卷的学子们。争来争去就为了那个出线名额,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大多数是没有依赖教培,而是独立自主的强。
我一直认为,教培未必是教育内卷的罪魁祸首,但它肯定是最大的推手。
教培机构的销售一直都在说服内卷的家长:教培机构在这个教育不公平的环境中创造了更多的公平机会。
但我们细心想想,如果花钱就有可能实现公平,那么这种公平最终肯定是偏向于有钱人的。也就是最终却回到了最初的不公平:贫富差距问题。
我承认教培机构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它确实为部分学习不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提升的机会,但这种合理性在资本市场的逐利野心参与下消失了。
机构为了扩张,他们已经不在意学生是否真的需要额外学习的必要性,甚至为了增加扩收可能性不惜营造一种从众的教育焦虑情绪。
老美为了快速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承诺提供“无条件支持”。教培机构为了快速招生,容易过度承诺,例如:“保证提分”“赛考证书升学加分”“某名校神秘考名额”……
结果也出奇的一致:老美反口要求乌克兰以资源抵债,教培机构在疯狂续费后跑路。
有的教培机构还厚颜无耻地认为即使教学效果不明显,但缓解了家长焦虑也是一种价值的表现。
一个教培机构,已经被允许发展成可以不为教学而为满足家长自身情绪的场所。这是一种悲哀。
就像老美的这种不为政治正确性而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去选择牺牲这么多百姓,是一种不人道。
现在的教培机构角色,更多是一个创造教育焦虑或者扩大教育焦虑的存在。既没有解决学生竞争关系,也没有从根本上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就造成了学生需要长期依赖教培机构来消除这种不进则退的恐惧的结果。
从当前俄乌战争局势看,无论是哪个结果,老美都是得益者。
同样的,教培机构培训学生有效,赢了口碑,即使培训低效、无效,教培同样赚钱。
而我经常抨击教培机构,就是因为,教培机构从来不用为没有结果买单。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投机者进入这个香饽饽的市场,进一步加速形成教培市场鱼龙混杂的态势。
当然,管理层也是有推出了相关制度来加强管理,例如:“双减”“一证一照”“监管账户”等等。但,
“双减”是个正确的政策,但需要加强监督。
“一证一照”的办学门槛是强的管控,但要强化落实。
我们现在是用一代人的未来来满足整个市场的贪婪,这是可怕的。
文章开头的乌克兰总统的哀叹,如同我们今天看到教育失效后的哀叹:
内卷了这么多年,
家长砸了这么多钱,
却得到了一个毕业无法就业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该往哪里去,
脑袋瓜呆了,资金也砸没了,
就剩下一个装满了知识的躯壳,
既开心不起来,也自强不够力。
该怎么办?
快来救救孩子的未来吧,
不要让他们再成为政绩和资本家的棋局,
的一点。
教育,一旦变成商人的牟利手段,教育极其容易走上工业化生产模式,更甚的是用高质的手段来诓骗,低质的资源来教育。
今看俄乌冲突,可为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