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乱收关税,中欧连夜开会!
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据官方通报显示,此次通话核心议题聚焦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欧关系,另一个是中美间的贸易争端。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一特殊节点无疑为双方深化关系、强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宝贵契机。在此背景下,中方在高层通话中重申,中欧互为关键贸易伙伴,并表达了与欧方携手并进、维护高层交往顺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携手推动中欧关系迈上新台阶的坚定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中美欧均受特朗普时期关税政策影响,国际社会尤为关注中欧在此问题上的协同应对策略。然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通话中的立场表述,引发了外界广泛讨论。据《联合早报》披露,冯德莱恩在对话中呼吁中方就美方关税政策采取协商途径寻求解决方案,此番言论被解读为寄望中方与美方重启谈判进程。

中欧关系
冯德莱恩的言论着实令人费解。欧盟关注中美贸易摩擦本属正常,但冯德莱恩无权干涉中方处理争端的具体方式。
事实上,中方始终保持开放谈判的立场,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威胁恫吓。中方已多次重申:谈判需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具体而言,美方必须取消所有对华加征的关税措施,摒弃极限施压的错误做法。唯有如此,才能为对话创造条件。若美方执迷不悟,甚至变本加厉,中方必将坚决应对到底。

作为同样遭受特朗普关税胁迫的地区,面对特朗普政府一轮又一轮关税大棒的攻击,欧盟不但没能“坚决回击”,反而越发显示出一种尴尬的、骨头发软式的退让。如今欧盟必须认清一个事实:任何形式的妥协退让,都将助长其变本加厉的施压行径。加拿大与墨西哥初期配合美国边境管控措施后,特朗普政府仅将关税加征时限稍作推迟,最终加征幅度分毫不减的先例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当前针对越南的"对等关税"政策即将落地,该国主动提出"零关税"让步方案,却未获美方任何实质性回应,反而遭遇更苛刻的谈判要求。这些案例清晰表明: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退让,只会使其愈发沉迷于通过贸易施压攫取超额利益。这种饮鸩止渴的应对方式,终将导致自身利益遭受系统性侵蚀。

在本次通话交流里,中方再次明确表达了自身立场。中方高层指出,美方以各类借口为掩护,对包括中欧在内的众多贸易伙伴肆意加征关税,此行为实乃典型的经济霸凌行径。中方所采取的强有力反制举措,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发展权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捍卫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这番话传达出的潜在信息是,即便冯德莱恩充当美国的“说客”前来游说,中方的坚定立场也绝不动摇。
另外,中方着重强调,今年的宏观政策制定过程中,已全面考量了各类不确定因素,并且中方储备了大量的政策工具,完全具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言外之意就是,中方并不畏惧贸易争端的进一步升级,早已预料到可能出现最坏的情况,并且为此做好了充分且周全的准备。

时至今日,欧盟确实不应再对美国抱有过高期望。在特朗普的执政下,美国对欧盟而言,已难以再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盟友。今年慕安会上,万斯对欧洲火力全开,万斯猛烈抨击欧洲在“基本价值观”上发生倒退,称其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俄罗斯或中国,而是欧洲国家自己对于言论自由的压制,以及对于移民问题的疏于管理。俄乌问题上,欧洲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等着被美、俄宰割。如今关税大棒即将落下,欧洲几度求饶,特朗普没有丝毫动摇。这些都是铁的事实,欧盟拿美国当盟友,但特朗普非但没有回应欧洲的核心关切,反而还想要收割欧洲。

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欧盟明智的选择,应当是与中方一道,共同捍卫多边贸易秩序,对美国的关税霸凌说“不”。毕竟对于中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而言,当前已无其他选择路径。作为美国的核心贸易伙伴,寄希望于特朗普政府采取特殊政策显然缺乏现实基础。反之,作为全球经济的核心支柱,中国与欧盟均需强化区域经贸协作,推动区域经济内循环机制的构建。同时,深化中欧贸易与投资合作应被提升至战略高度。欧盟需正视美欧在价值观与战略利益层面的根本分歧,摒弃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化偏见。经历俄乌冲突与美欧贸易摩擦的双重考验后,欧盟亟需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与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