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彭德怀年谱》里的说法,1951年这一年,彭老总的生活全是围着朝鲜战场上那紧张的局势转。说直白点,他的生活就是不停地工作,连休息时也在想着工作。一直到年底,才好不容易看到一条带着温暖气息的记载:11月20号,彭德怀在桧仓的志愿军司令部和他老婆浦安修见面了。浦安修是跟着“西北工业考察团”参观完东北后,从沈阳路过安东,专门去志愿军司令部看望彭德怀的。在桧仓待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浦安修就回国了。彭总和浦安修结婚36年里,大多时候都是各在一方,真正能待在一起享受温馨甜蜜的时光少得可怜。要说他们夫妻俩最难忘的事儿,那肯定是在朝鲜的那次重逢,这次能见面,还多亏了洪学智的帮忙。
【桧仓的志愿军司令部】1951年9月20号,中国志愿军司令部从空寺洞搬到了平壤东北边的桧仓,那儿就成了司令部一直待到1953年7月停战的地方。为了这次搬家,副司令员洪学智可真是费了好大一番口舌。空寺洞里的司令部被大山团团围住,只有前面有个小道能走,如果敌人打上来,把小道一封,那可就麻烦了。洪学智和邓华好几次都建议彭总把司令部挪到后面去,但彭总就是不听,他说这是他多年来指挥打仗的老规矩了。他爱冲在前面,亲自上阵,不管是在太行山,还是在大西北,从不往后缩,因此即便现在他已经过了五十岁,到了朝鲜还是坚持要去最前线。
洪学智深知彭总的性格与习惯,无奈之下,只好又领着人在山的背面另辟蹊径,这样要是敌人把路堵了,大家还能从后面的小山路溜走。这样实在太冒险、不牢靠了,后来洪学智好几次都劝彭总说:“您走在最前面,离敌人那么近,要是敌人突然进攻,有个啥闪失可怎么是好?就算在前面,您也不能亲自跑到前线去看啊!还不是得靠电话、电报来了解情况?”彭总听了,这才点头,让司令部搬到了一个既方便和朝鲜方面联系又相对安稳的地方——桧仓。
11月份,在朝鲜的桧仓志愿军司令部那里,天气冷得要命。彭老总一直不太适应住在山洞里,觉得里面又湿又闷,大白天的还得靠蜡烛照明。时间一长,他那些年打仗落下的皮肤病、关节炎全都开始闹腾起来,让他苦不堪言。可敌军飞机总来骚扰,他只能凑合着在湿漉漉的被子上躺一会儿歇歇。其实,很多时候彭总都是靠着墙眯上两三个小时,然后就起来忙一大堆工作了。彭大将军在长征路上因为常吃青稞,胃给搞坏了。到了朝鲜那边,又湿又冷,吃的也差劲,经常工作到大半夜,就烤个土豆来顶顶饿。所以他老是胃疼还拉血,警卫员好心劝他多保重身体,吃点好的,结果反被他批评:前线战士们就靠炒面和雪充饥,我哪能吃得那么好?
【“他又是这样一个人!”】到了隆冬时节,朝鲜的冷真是让人受不了,地上都冻出了裂缝,可志司总部吃的还是那么简单,没啥油水。如果不是彭总开口说要改善吃的,谁也不敢擅自做主。记得在大西北那会儿,炊事员看彭总太辛苦了,就算他生病了也不肯让他吃专门的病号餐,就偷偷地在彭总吃的黑豆饭里加了点猪肝和鸡肉。没过多久,彭总就把那位炊事员调到其他地方干活了。彭总觉得,虽然炊事员是出于好意,但老想着给他搞特别待遇,这样做实在不妥。
11月20号,副司令洪学智把彭总的秘书杨凤安叫来,跟他说:“今天有位重要的客人要来,你准备一桌湖南口味的饭菜。”杨凤安一听要准备这么好的饭菜,还是副司令亲自交代,心里直犯嘀咕,就问:“这位贵客是谁啊,还得劳烦您洪副司令亲自安排?”洪学智悄悄地对杨凤安说,这件事千万别让彭总知道,并告诉他:“你就别多问了,等安排妥当,你自然会明白。”吃饭时间到了,几位志愿军的头儿,像陈赓、邓华、洪学智,都呆在办公室里,眼巴巴地等着彭大将军从指挥作战的地方过来一块儿吃饭。办公桌上摆了好几盘香喷喷的腊肉,还有其他湖南口味的佳肴,都是大伙儿的心头好。大家脸上都乐开了花,彭大将军一进门就纳闷了:“今儿个是啥好日子,大家这么高兴?”
洪学智跟彭总玩起了猜猜乐,暗示说有重要客人到访。彭总一听更纳闷了,心想:志司总部来了大人物,我这个头儿咋能不知道?莫非是因为日子太清苦,几位将军想悄悄加餐,来点好的?洪学智笑着说道:“等你一见面就知道了,是位你很熟的老朋友呢!”这时,一个穿着简单棉袄、个子高高的女子走了进来。她就是洪学智提到的那位“重要客人”,也就是和彭总一起生活了13年的妻子浦安修。
1950年10月,一架从北京飞来的飞机突然把彭总从西安接走了。在上飞机前,他只跟妻子简单说了句,要把他没干完的工作收拾好。那时候,他还以为只是去北京参加个关于西北建设的会议,过几天就能回家呢。到了北京,彭总这才晓得,自己得挑起抗美援朝的大梁,他二话不说,毅然带着志愿军兄弟们奔向了鸭绿江,只是走得急,都没顾上和浦安修打个招呼,说声再见。直到国内首次播报志愿军在朝鲜打仗的新闻后,浦安修这才晓得,原来去北京开会的老公已经在朝鲜待了很长时间。这一别超过了一年,连句简短的话都没留下。夫妻俩都特别兴奋,浦安修激动得连话都讲不出来了,可没想到突然就被浇了一盆冷水。
浦安修后来讲起往事:“彭老总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要求特别高。1952年的时候,组织安排我去朝鲜慰问团,顺便能见他一面。可没想到,一见到他,他当着好多人的面就把我训了一顿,说司令员的老婆都来了,那一百万志愿军战士的家属们该怎么办啊?!谁让你这时候来的?我当时心里可难受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但我心里明白,他这样做是对的。”浦安修顶着大雪,一路颠簸从西北赶到朝鲜,刚踏进家门还没站稳,连饭都没顾上吃,就被老公当着大家的面狠狠批评了一顿,她心里又激动又委屈,眼泪一下子就绷不住了。
洪学智连忙上前澄清,对彭总说,浦安修这次不是来搞特别的,她是跟着“西北工业考察团”到东北来瞧瞧的。因为地方近,两人又许久未见,加上她在国内听到彭总几次遇险的消息,心里特别挂念这边的情况。因此,洪学智悄悄安排浦安修在参观完之后过来瞧瞧,没跟彭总提前打招呼,因为要是让彭总知道了,他肯定不会放行浦安修的。听了洪学智的一番说明后,彭总的脸色由阴变晴,笑着让大家都坐下来一起吃饭。多年的打仗生涯,把彭总的身子骨折腾得不轻,虽然他总说自己没事,但妻子浦安修心里跟明镜似的。她原本想着,新中国成立了,彭总总该有机会好好养养身体了。可谁曾想,两人在战乱时期总是聚少离多,好不容易在西安有了个安稳的小窝,彭总又被紧急派去朝鲜支援了。
浦安修回想起那段日子说:“那时候,我去了一趟朝鲜看他。他住在阴湿的山洞里,办公的地方就是几个子弹箱拼起来的,行军床上的被子都有霉味了。他从来都不需要别人对他特别关照。”听守卫的兄弟说,他老是有肠胃炎和痔疮的毛病,有时候还会拉血。但我瞧他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儿。他的心里、他的劲头,全扑在了打仗上。他一边翻阅文件,一边接听电话,还会盯着地图陷入思考,只有空闲时才会和我聊上几句,问问国家建设得咋样了,还有志愿者去抗美援朝的情况。我真是为他捏把汗,可又能怎样呢?战争那么残酷,他又是这么拼命的人!”
在那对夫妻短暂的相聚日子里,彭总好不容易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空来,但他并没有和浦安修聊些浪漫情怀或家长里短,而是连忙问起国内的发展形势。没过几天,他就催着浦安修快点返回工作岗位。好不容易见上面,结果又急着让走,浦安修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她也明白,彭总心里装着大西北的建设,不能让她因私废公,再加上前方危险,她回国就安全多了。
【从未改变过】彭老总对浦安修要求挺严的,他们在延安刚结婚没多久,也就十来天吧,彭老总就匆匆告别妻子,赶赴前线了。后来浦安修调到太行山工作,他还规定,妻子只能在周末从北方局过来和他见面。冬天雪花飘飘,夏天野兽乱跑,浦安修只能一个人摸黑走来,因为彭总从来不让警卫员送她。再加上太行山那地方水少,浦安修到总部时已经满头是汗,彭总就让夫妻俩合用一盆水来洗脸刷牙,洗完脸后,这盆水还得留着给彭总洗衣服用。当太行山的粮食紧缺时,彭老总特别吩咐身为干部的浦安修,要她带头去山里挖野菜,还特别叮嘱她每天都要交够数量,而且他会亲自每天查看。浦安修因为身体实在虚弱,想跟彭老总请一天假,可彭老总非但没答应,还发了大火,说要给她惩罚。没办法,浦安修只好拖着病体继续上山挖野菜。
不过,彭总对自己和妻子的要求都特别高,尤其是对自己,那简直是严得不行。他不仅主动不要津贴、小灶这些特殊待遇,就连别人送的奶粉,他也都倒进大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吃。还有啊,他自己的马也经常让给受伤的战士骑。浦安修讲道:“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同志们好几次出面阻止他那种和士兵一起吃苦受累的高标准行为,我也多次好言相劝,让他多保重身体,别太累了。他虽然当时听了,过后还是老样子,谁都没辙。”从太行山脉一路走到延安,再从朝鲜的战场回到北京城,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还是现在安宁祥和的日子里,我了解的他,那份老习惯始终如一。”
要是人生能像刚开始见面时那样美好该多好,彭总和浦安修的婚姻最终还是没能画上完美的句号。不过,他们在太行山、在朝鲜一起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俩人都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彭老总病倒在床上,还跟哨兵念叨:“要是现在能回到革命那会儿,和老婆在一起的时光该有多美呀!”浦安修后来也感慨道:“咱俩不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才算是真正看清了他,懂了他,又怨他又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