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

一个书画 2025-04-23 19:02:55

《和光同尘》文:曹一雪

美术作品:吕伟杰老师

很难得的在一幅画前沉思起来

画是吕伟杰老师的作品,画中的场面不是名场面,就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正努力行进在苍茫天地间的大象。

画中的情景真的是非常苍凉,有些笨重的大象正孤独地向着我们走来,它的身上似乎落满了灰尘。

这些灰尘和大象身上的皱褶纠缠在一起,在水墨画特有的黑白灰的世界里,多多少少有点压抑。

初看画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但是多看了几遍后,被这只大象深深地吸引了,再用心去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突然看到,大象活起来了,它的身上透着光!

是的,那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光,是任何灰尘都挡不住的光。

而且,它的身后,那看似荒凉的天地间也是喷薄而出的光。

它的眼睛,那几乎隐没在层层叠叠皮褶里、不仔细看就会忽略的、带有淡淡忧郁的眼睛里,透出来的更是坚定的光。

突然有点想哭,为了这只努力发光的大象,为了这个尘与光同存的世界。

也为了自己的发现。

作为凡夫,我们总是刻意要拂去身上的尘土,刻意让身处的环境尽量洁净一些,还自命不凡地认为这样的自己很干净。却不知尘烟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而我们每个人也不过都是时空中的一粒微尘罢了,我们本身就不是绝对纯净的,所以我们追求的那些所谓的表象的东西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徒劳用功罢了。

但是我们也不必为此心灰意冷,自怨自艾,虽然我们是尘劳裹身的凡夫,但是我们是可以发光的。

这光就是我们自性中本具的光明。

也就是灵性。

本来我们的自性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帮助我们端正自己的行为,但是它却被尘世间各种贪欲完全覆盖,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本来的样子,就以为它不存在。

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盲修瞎练,

碰壁后只会抱怨,抱怨这个世界太黑暗,我们努力的去追逐外在的所谓的光明,完全不知道,我们自己是会发光的,只是这样的光明被我们自己污染了,而我们却要抱怨这个世界太肮脏。

我们一颗心总是往外跑,我们不懂得守心,不懂得时时检验自己的心是否已经蒙了污垢,自性的光明是否已经渐渐黯淡。

突然想到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是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善护自己的心性,我们身处五浊恶世,免不了各种烦恼、杂念、执着……这一切就是镜面上的灰尘,把我们的心性覆盖,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去擦拭,再厚重再顽固的污渍都有擦干净的那一天。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去逃避,去厌弃,我们如能在喧嚣中保持宁静,在浮华中守住本真,在浊世之中护住内心的光明,慢慢把所有的习气都磨灭,内心不再被虚幻的现象所蒙蔽,也就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和困惑,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也就能真正做到和光同尘。

而那一天,就是我们自性显现光明的时候。

并且我们可以努力让这份光温暖照亮周边的一切。

就像那头大象,它并不会刻意躲避什么,它在尘土间呼吸,也在尘埃中发光。

所以,它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反思。

也给我们具体地解读了什么是和光同尘。

和光同尘这个成语原指与日月的光辉和谐相处,与尘世的尘埃融为一体,不与之对立。

《道德经》的原句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

基本的意思是指藏起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但是,看了画中的大象,我更愿意相信这种说法:光即是心,尘即是境,和光同尘便是心境一如。

允许一切存在,但不为一切左右。

能和光同尘,但不会为尘所污。

不管周遭是什么样的纷扰,都不影响发光。

光不必都是炫目的,尘也不全是肮脏的。

它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要你愿意用慈悲性和这个世界相处,一切都是和谐的、美好的。

尘可以在光中跳舞,光可以在尘中打坐。

就是这样一幅普通的水墨画,和画中一头普通的大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简单又深刻的道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情生命,自性都是会发光的,只要你好好护佑这份光明,能和光同尘,却不为名利所累,最后,你总会达到六祖惠能这首偈所能达到的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吕伟杰:浙江省永康市人。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参加文化部中国重彩(岩彩)画高级研究班深造。

现为中央书画研究院院士,永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浙江分院理事、华夏书画学会理事金华分会副会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吕尚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总会副秘书长,永康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永康市文史馆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出版作品集有《中国画百家一吕伟杰》、《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个案研究◇吕伟杰一鹰击长空》、《吕伟杰工笔花鸟》、《中国艺术名人堂精品.心象造化》、《寻花问道》等。

0 阅读:0

一个书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