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追悼会上,宋庆龄中途愤然离场后闹出辞职风波,为何

阿卜杜聊旅游呀 2023-04-15 00:09:35

1976年1月8日,中国的第一代核心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逝世。周恩来总理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所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国际的损失。在周总理逝世之际,政界和民间都为之哀痛欲绝。其中,宋庆龄先生也参加了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但中途却愤怒离场,甚至还提出了辞职。这一幕让人们不解,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一、周恩来总理逝世国人心惊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经济上正处于转型阶段,政治上则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人,大都已经是垂垂暮年了。在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还有朱德同志,皆溘然长逝,那一年中国政坛损失了几位伟人。周恩来同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的一位杰出领导人,他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不幸,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者的损失。

周恩来同志不仅是革命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外交家。在国际事务中,他具有过硬的谋略和明智的处理方法。周总理和夫人宋庆龄的友谊是一个睿智思想和精神力量的缩影,他们的感情也被广大中国人民铭记和祭奠。

二、宋庆龄先生对周恩来总理的感情

宋庆龄先生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战友和妻子,在国民党、共产党和当时国内外很多党派中,结交了不少的名人雅士。在当时那个战乱的中国,宋庆龄先生还是有极高的威望,几乎人人都得给宋庆龄一个面子。按照常理来说,宋庆龄先生平时待人温和、温文尔雅,不会乱发脾气。

周恩来和宋庆龄二人的关系十分密切,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得知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之后,宋庆龄还流出了伤心的泪水。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深的。在宋庆龄先生几次到北京之时,都是周恩来总理前去车站迎接的。二人之间的关系超越了党派、生死,超越了友谊。在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宋庆龄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但她还是决心前往北京参加追悼会。

三、宋庆龄先生中途愤怒离场

在1976年1月22日,很多高层党政官员和各界人士齐聚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参加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保持庄严和庄重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宋庆龄先生也现身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

追悼会是用来悼念逝者的,是与逝者告别的。因此,在追悼会上需要保持一定的庄严和庄重,这一点身居高位的宋庆龄自然会明白。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追悼会上,却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宋庆龄中途离开,而且还提出了辞职的要求。

宋庆龄先生的举动让人一度不解。但是,经过考察发现,是一些议论不断的问题引起了宋庆龄的不满和愤怒。据悉,一些人在追悼会上发表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批评和攻击周恩来总理甚至是中国共产党。

这些言论不仅煽动了情绪,也触犯了宋庆龄先生的底线。毕竟,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和共产主义者,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所做的贡献和牺牲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宋庆龄先生自然会对这些言论感到愤怒和伤心。

据说,宋庆龄先生听到这些不适当的言论后,开始显得烦躁不安。当演讲者发表了一些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言论之后,宋庆龄先生再也无法忍受了,她走到了讲台上,抢过了演讲者的话筒,当众宣布自己的辞职。

这样的场面无疑让人们大吃一惊,毕竟宋庆龄先生是一个很少吵闹的人。不过,她的行为也让大家意识到,对于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来说,对革命和理想的坚持是至关重要的,不能轻易妥协,更不能容忍任何攻击革命的言论。

宋庆龄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杰出的女性,她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辞职表明她对周恩来总理的尊重和热爱,也彰显了她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忠诚。

宋庆龄先生的辞职行为可能并不符合常规,但却深刻地体现了她内心的思想和信仰。同时,宋庆龄先生的行为也提醒了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对我们的信仰和原则有最大的坚守。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