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佛水新质生产力:以绿色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佛山新闻网 2025-04-23 16:10:56

佛山新闻网讯 记者钟修程 通讯员杨宇宁报道:2025年全国两会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亦点题“制造业当家”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市,佛山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旗帜鲜明提出“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战略愿景,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为制造业强市注入新动能。

什么是佛水新质生产力?如何加快培育水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佛山水业集团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解读——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发展智慧新业态,不断积蓄先进生产力。同时,坚持绿色发展底色,注重绿色能源的使用和服务的升级,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实践中,佛山水业深刻把握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和意义,紧扣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资源节约循环、绿色生态构建及绿色价值创造四大维度“落笔”,从水务、环保、农业三大领域入手“破题”,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探索出一条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形成可复制的绿色转型“佛水样本”。

水务新质生产力:全面拥抱“数智+”,推动水务全价值链绿色转型

依托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佛山水业主动突破传统水务的碎片化管理模式,攻坚水务运营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源-厂-网-端-站”全链条水务服务为支点,实现数字技术与传统水务管理的交叉融合,形成“安全+智慧”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源——更安全、稳固的原水保障格局。

进入千家万户的汩汩清水均诞生于水厂,其出品水质决定着城市供水质量。水源地上,“一市三区”通过西江、北江双水源供水,高明区则以西江、杨梅河、高明河互为应急备用。集团利用西江、北江流域原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体系、在线水质检测系统,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对水源污染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出厂水、管网水水质合格率均为100%,全面保障用水安全。

厂——更智能、安全的智慧水厂。

目前,沙口水厂、北江水厂已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其中,沙口水厂智能化升级建设项目(一期)围绕全面感知、数据挖掘、预警预测、智能控制、智慧决策的总体建设目标,构建了“生产-孪生-控制-装备”四位一体的智慧水务管理系统,推动水厂运维人数减少62.5%,主要单位投药损耗降低7.5%,水厂运营向标准化、少人化、低碳化转型。

智慧污水处理方面,城北污水处理厂通过实施一系列数字化建设项目,已全面实现运行记录数字化、管理指令精准化、运行管理科学化、办公及管理移动化,为节能降耗、减员增效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网——更灵活、高效的供水管网格局。

依托科学调度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供水管网模型及SCADA监控系统等数字化工具,佛山水业构建起智慧水务管理体系,推动管网漏损率较国家考核标准降低30%。当供水突发事故发生时,系统可自动精准评估受影响用户范围,并同步触发多渠道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应急指挥中心的远程统一调度与资源快速响应。

端——更优质、可靠的用水服务终端。

要当好千家万户的“水管家”,聚焦客户体验是核心。通过网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24小时服务热线等多种渠道,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各项业务,用水服务更省心。

集团下属供水公司还组建专业表后服务队伍,坚持上门服务群众“零距离”,推出管家服务、服务标准统一、用水报装“信用办”、用水业务“一网通办”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城市营商环境。

站——更惠民、健康的二供管理格局。

目前,集团已将全市192个小区泵房纳入二次供水监控平台,实现居民用水安全的实时监管,同步完成多个公建单位优质供水站点的改造升级,提升公共区域供水保障能力。此外,集团建成东建明德城智慧优质水站等4个示范项目,并自主建设禅城“智慧+”高品质饮用水应用研究中心,以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开拓,推动优质供水服务从“单点示范” 向“系统升级”深化融合。

在绿色能源融合发展领域,佛山水业集团创新探索“水务+光伏”特色模式,通过光伏发电与水务设施建设的有机结合,推动绿色能源在水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目前,总投资超1亿元的佛水环保节能增效项目(一期)正加快推进,该项目利用旗下8家供水厂、1座加压泵站的屋顶、水池池面及空余土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根据规划,项目预计光伏装机容量达31.156MWp,年均发电量约3000万千瓦时,可年节约标准煤约9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9万吨,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面竣工。

佛水环保节能增效项目(一期)——丹灶加压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于2024年12月完成并网。

环保新质生产力:打破资源循环瓶颈,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智能化与绿色化是驱动环保产业升级的双引擎。通过物联网、AI和大数据分析,环保产业正从粗放治理向精准调控转变,为低碳转型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垃圾焚烧处理领域,集团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技术集成和科研项目引领,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佛水力量。

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领域,佛山水业集团下属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传来创新捷报——其“城市垃圾低碳高氨废水减污降碳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研发的PN-(AX)-SdAD深度脱氮新工艺,成功破解了传统处理中高成本、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三高”难题。在不投加碳源的情况下,总氮脱除效率达到75%左右,氨氮去除效率最高可达90%,对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人口密度高的发达城市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绿能环保公司的垃圾焚烧电厂更是秉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理念,采用国际领先的烟气净化工艺,烟气排放指标严于欧盟标准,飞灰经螯合固化后安全填埋,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的卓越成效,成为国内城市固废资源化标杆。

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厂区俯瞰图

在医疗废物处置领域,集团下属佛山市绿健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再添“双碳”实践亮点。作为广东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企业,该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率先启动国内首个“医疗废物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 项目,以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创新驱动行业低碳转型。其次,公司通过量化碳排放、优化处置流程,不仅验证了公共卫生领域的减碳可行性,更以“双化协同”创新模式为全国医疗废物绿色化处置提供了标准化路径,助力广东省打造“双碳”目标先行示范区。

佛山市绿健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机器人在进行作业。

农业新质生产力:神奇魔法“点土成金”,应用面积约800万亩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政策东风与产业实践交织,从田间到云端,从实验室到产业链,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农业生产关系与效率的重构。

作为佛山水业集团下属企业,佛山市铁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探索“环保+农业+产业”协同创新,在“不起眼”的土壤治理领域深耕多年,已成为国内优秀的系统土壤治理综合服务商,并逐渐成长为耕地安全利用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遍布全国的业务,是其“硬核”实力的最好证明。比如在贵州“三新”技术示范项目,铁人环保的无人机低空盘旋,按着规定路线将叶面硅肥产品精准喷施在受重金属污染的稻田上,通过增强土地有机肥及微量元素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降低了化肥面源污染,从而促进水稻稳健生长。

又如在黑龙江五常大米富硒提质增产示范项目中,铁人环保通过有机绿色的富硒技术,助力稻米硒含量稳定达标,连续四年实现水稻亩产增产。2023年,五常市突发洪水,公司通过“土壤+叶面”双轮技术及时抢救受涝水稻,成功帮助农民挽回损失,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铁人环保在水稻秧苗期进行的技术赋能。

黑龙江五常大米富硒提质增产示范项目现场

如今,公司核心产品叶面硅肥“降镉灵”“喷喷富”产品不仅应用在水稻田间,更应用在其他农作物如茶叶、陈皮、辣椒等的种植环节,既能提高农作物有机硒含量,使农产品达到富硒标准,又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有种植大户表示:“用了铁人环保的核心技术产品,辣椒长得快,根本摘不完”……从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到茶叶、中药材等高附加值作物,铁人环保累计已为200多种作物赋能,以科技绘就的作物“丰”景图逐渐清晰。

湛江辣椒种植大户使用叶面硅肥产品后,既提高了辣椒有机硒含量,更提高了产量。

铁人环保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全国24个省、直辖市,应用面积约800万亩,这家扎根佛山环保科技企业,正以技术跨界融合激活土地新动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施展“点土成金”的神奇魔法。

相关负责人表示,铁人环保将继续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提升科技属性,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守护土壤健康、守护粮食安全、赋能乡村振兴贡献“铁人力量”。

当前,佛山水业集团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发展格局,以“再造一个新佛水”的魄力突破发展边界,在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间找准创新坐标。这场以科技创新为底色的绿色革命,不仅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更为全国同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