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于2025年3月4日宣布,拟以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向贝莱德(BlackRock)牵头的财团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运营商——巴拿马港口公司(PPC)90%的股权,引发世界广泛关注。

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战略安全以及国际政治博弈三个层面。
尽管巴拿马运河目前由巴拿马政府全权管理,但美国通过历史遗留的军事存在、条约约束及外交施压等手段持续施加影响。

一、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1. 运输成本与效率的波动
巴拿马运河是中国与美洲、欧洲贸易的重要通道,约10%的全球海运贸易依赖该航道。若美国干预运河通行规则(如提高通行费、限制船只优先权),可能导致中国商船运输成本上升或延误。例如,时效性强的货物(如生鲜产品)可能因通行受阻而蒙受损失。
2. 贸易路线稳定性受威胁
美国曾通过《中立条约》保留军事干预权,若其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船只通行,可能迫使中国调整航线,例如绕行苏伊士运河或开发其他替代路线。这种调整将增加运输距离和时间,削弱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战略安全与地缘政治挑战
1. “卡脖子”风险
美国将巴拿马运河视为遏制中国影响力的关键节点。特朗普政府曾公开威胁“收回运河”,并渲染中国通过投资“控制运河”,试图将运河问题政治化,作为中美博弈的筹码。若美国强化对运河的实际控制,可能利用其制约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运输通道,尤其是在台海或南海局势紧张时。
2. 拉美地区合作受阻
中国与巴拿马等拉美国家的合作(如“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港口建设)可能因美国施压而受限。例如,巴拿马曾在美国压力下退出“一带一路”。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1. 多元化运输网络布局
中国已通过投资秘鲁钱凯港等替代枢纽减少对巴拿马运河的依赖。钱凯港作为南美首个智能化深水港,预计将缩短中巴贸易20天航程,并连接巴西等国的铁路网络,形成新的贸易通道。
2. 外交与法律层面的反制
中国明确表态支持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并强调自身未参与运河管理运营,驳斥美方“控制运河”的指控。同时,中国通过加强与拉美国家合作(如巴西、阿根廷),扩大区域影响力,对冲美国压力。
3. 强化国际舆论与多边合作
针对美国“威胁化”中国的策略,中方通过国际组织发声,揭露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双重标准,并争取其他受类似影响国家的支持,共同维护国际贸易规则。
四、长期影响与启示
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干预凸显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性,也警示中国需进一步推动贸易通道多元化,避免单一节点风险。此外,中国需加强在全球航运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例如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动更公平的通行政策,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地缘政治冲突。
综上,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干预不仅威胁中国短期贸易利益,更可能成为长期战略竞争的焦点。中国通过基建投资、外交合作与规则博弈,正逐步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贸易网络,以抵御外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