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口气签1040架大单,并对照中国提要求,把空客CEO都整笑了

钟校说过 2025-03-28 11:54:36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3年,印度在航空界玩了把"大手笔",一口气给空客下了个1040架飞机的订单,这阵势, 如同双十一抢购一般,看得人直咋舌。

但有意思的是,印度这波操作不光是为了买飞机,还想着"照葫芦画瓢"学中国讨价还价。结果这一学,可把空客CEO笑得差点从办公椅上滚下来。

印度航空业的"学步"闹剧

要说印度航空市场这几年确实玩得挺大。自从2022年塔塔集团接手了印度航空,这家航空公司就跟中了彩票似的,开启了疯狂购物模式。

从A320neo到波音737 MAX,从A350到787,订单下得那叫一个豪气冲天。

到2025年2月,印度航空的订单都堆到1040架了,总价值破千亿美元。这数字一出来,连老会计都得掐着手指头数好几遍。

而印度的另一家航空公司"靛蓝"也不甘示弱,2023年巴黎航展上,直接追加了500架A320的订单,这操作,简直就是在玩"订单大比拼"。

但是呢,光有钱还不够,还得有"智慧"。2022年,当中国三大航司联手订购292架A320neo的时候,印度这边可能是觉得有点着急了。

人家订单虽然没他们多,但谈判的筹码和条件可都是实打实的。

于是乎,印度人琢磨着也来个"中国式谈判"。但问题是,他们可能把"中国式"理解得有点偏差。这就跟看别人打太极拳,自己也想学,结果却学成了广场舞的感觉。

印度航空业的"生产线梦"

塔塔集团在掏出大把钞票买空客飞机的时候,顺带着就想给自己捞个"顺水人情"——让空客在印度建个生产线。

这次他们盯上了空客的生产线,估计是看着中国那边都有两条线了,心里有点儿痒痒。

但问题是,建生产线这事儿,可不是光靠订单大就能摆平的。这就好比是,你在商场买了一堆衣服,就想让人家把服装厂搬到你家门口,这逻辑说出来自己都不好意思。

空客这边也是个老油条了,面对印度这个"大客户"的请求,那是外交辞令说了一大堆,就是不给准信。这情况,就跟相亲时被问"你觉得我怎么样"一样尴尬——既不能说不好,又不能说太好。

最后空客使出了个"太极拳"似的招数,既不得罪人,又把事情给搪塞过去了。

差距与现实

说起印度本土的航空制造企业,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存在。印度斯坦航空(HAL)的维修记录,简直就像是一个"事故集锦"。

要说空客选择合作伙伴,那可是眼光刁钻得很。人家需要的是能做到"精确到头发丝"的供应商,而不是"差不多就行"的凑合户。印度这边的水平,说白了就像是想用地摊货的标准去生产奢侈品。

空客的生产链,那是精密得跟瑞士表似的。每个零件都得卡得死死的,一点儿误差都不能有。可印度在高端制造这块儿,还真有点像是"东施效颦"——想学,但学得不像。物流配套更是让人头大,产业链整合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看看中国这边,占了空客全球产能的20%,这可不是靠"拍脑袋"就能做到的。人家空客把中国当成"香饽饽",那是看中了实打实的实力。

相比之下,印度市场虽然也在猛长,但跟中国比起来,就像是小胖墩跟姚明比身高,差距有点大。

不过话说回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印度现在遇到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当年经历过的。只不过,人家中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用订单去"换"解决方案。

这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想要在航空制造业玩出名堂来,光有雄心壮志还不够,还得有真本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道理,在航空制造业里也一样适用。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超700亿!C919单笔最大订单落地,这家航司巨头要买100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