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期王莽篡位,太后王政君不仅反对还怒摔玉玺极力痛斥

史海撷英 2025-04-08 19:35:16

悲不自胜,意思是悲伤得自己都禁受不住,形容非常悲痛。成语出自东汉荀悦的《前汉纪・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王莽字巨君,其父王曼在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八个兄弟中排行第二。王莽少年丧父,与叔伯王凤等一起生活。汉成帝时,将朝政委托于王氏外戚,王氏家族先后九人封侯,四人(即王凤、王音、王商、王根)出任大司马辅佐朝政。

西汉末期,奢靡之风盛行,而王莽却生活简朴、为人谦恭,与王氏众子弟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侍奉叔父十分恭顺,因而受到大司马王凤青睐,不仅将其提拔为黄门郎,还在临终时委托王政君对其予以关照,王莽由此平步青云,先后担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等职。

绥和元年(前8年),大司马王根因病请辞,年仅三十八岁的王莽继任大司马。

汉哀帝即位后,因顾忌王氏家族太过强大,大力扶持外戚傅氏、丁氏,打压王氏家族,王莽被迫请辞下野。可惜的是,汉哀帝在位仅六年便驾崩,其死后王政君重新任命王莽为大司马,王莽遂重新执掌朝政大权,并在短短月余时间内诛除哀帝宠臣董贤,清除傅氏、丁氏外戚,废杀太后赵飞燕。

汉平帝刘衎即位后,因其年幼,由太后王政君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辅政。此后,王莽一面费尽心机讨好王太后,以获取其信任;一面极力打造贤德形象,获取朝野支持,并通过制造祥瑞、遍赏功勋大臣等方式,极力拉拢人心。

王莽

元始元年(1年),在大臣们的拥戴下,王太后赐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假意多次辞让后,最终接受封号。

元始四年(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居诸侯王公之上。同年,王莽又加九锡。

元始五年(5年),汉平帝病崩,王莽拥立年仅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太子,史称孺子婴。王太后秉承群臣之意,让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改元居摄元年。此时的王莽,除了名号之外,已经与皇帝无异。

居摄三年(8年),王莽自认已经具备了篡位实力,在他的暗示下,谶纬禅让之说盛行,各种“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的符命、图书层出不穷,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

王莽

同年十一月,太学生哀章为求富贵,做了个两检铜匮,一检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检上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金策书中明确写着刘邦将皇位传予王莽,元后应该尊承天命将帝位授予王莽。

哀章的做法让王莽不得不将篡位步伐提前,于次日前往高帝庙,拜受金匮,遂即天子位,改正朔、易服色,以十二月为正。

初始元年十二月初一(9年1月15日),王莽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

当初,汉高帝刘邦曾在攻入咸阳后得到秦朝玉玺,称之为传国玺,自汉哀帝驾崩后,玉玺便一直由王太后保管。王莽称帝之后,命令王舜去向太后索取玉玺。

王政君

太后王政君得知王舜来意,将王舜怒骂了一顿,“初,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以孺子未立,玺臧长乐宫。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素谨敕,太后雅爱信之。舜既见,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王舜虽感到悲哀,但过了许久还是索取,“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乃为太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婴献之。至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不与,以威逼之,乃出玺投地。玺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李松持玺诣宛上更始;更始败,玺入赤眉;刘盆子既败,以奉光武。”

王莽篡汉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发布了一系列改革诏令,推行全面改革,史称“王莽改制”。然而,王莽的改革非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因为触动了权贵阶层利益,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短短数年后便爆发了大规模起义,新莽最终于地皇四年(23年)灭亡。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