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城借一,意思是说背靠守卫的城池,凭借它与敌人决一死战,也用来形容与敌人最后的斗争或努力。成语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春秋时期,齐国在齐桓公薨逝后霸业衰退、国力日衰。反之,晋文公重耳即位之后,晋国国力日强,成为新的中原霸主。
周定王十五年(前592年),晋国派郤克出使齐国,由于郤克是个驼背,走路样子有点奇怪,齐顷公的母亲萧桐叔子见到后,对其多有嘲笑。当时,鲁国和卫国的使者也在齐国,鲁国使者乃是个跛足,而卫国使者则瞎了一只眼,曹国使者手有点毛病。四国使者皆为残疾,齐顷公便也派了一个残疾人去引导他们,“季孙行父秃,晋郤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萧同侄子处台上而笑之。”“春,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这让郤克十分生气,途经黄河回国时,发誓说:“不是报,不复涉河!”
郤克返回晋国后,便向晋景公请求攻打齐国,晋景公询问清楚原因后,有些不满地说:“子之怨,安足以烦国!”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
不久后,魏文子因为年迈请求辞职,并向晋景公推荐了郤克,于是郤克接替魏文子执掌晋国国政。
周定王十六年(前591年),晋国出兵讨伐齐国,齐国战败不敌,派遣太子疆前往晋国担任人质,晋国这才停止进兵。
齐顷公
周定王十八年(前589年)春,齐顷公出兵攻打鲁国和卫国,两国皆不敌,于是派遣大夫前往晋国求援。鲁国和卫国的使者知道郤克对齐国多有怨言,因此抵达晋国之后,全都跑去向郤克求救。
在郤克的劝说下,晋景公派遣郤克统率中军,士燮统率上军,乐书统率下军,韩厥为司马,出兵救援鲁国、卫国。
同年六月十七日,晋军与齐军在鞍地(今山东济南西北)交战,齐顷公的车右逄丑父射伤郤克,郤克本想撤军,但其部下劝说他要忍耐,不要因小伤耽误了国君的大事。“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于是郤克忍痛率兵交战,齐军战败不敌,形势十分危急,逄丑父担心齐顷公被俘,于是与其交换位置,让齐顷公做车右,自己则冒充齐顷公,这才使齐顷公得以逃走。“夏,与顷公战于鞌,伤困顷公。顷公乃与其右易位,下取饮,以得脱去。齐师败走,晋追北至齐。”
鞍之战形势图
晋军击败齐军后,郤克率兵乘胜追击,一直追至马陵。齐顷公万般无奈,派遣上卿宾媚人带着灭掉纪国得来的概、玉馨和土地册子,前去向晋国求和。临行前,齐顷公嘱咐宾媚人,“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到了晋军大营,献上求和的礼品,但郤克却拒不答应:“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宾媚人听到这种过分要求,回答道:“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当时,鲁、卫两国主将也都劝说郤克:“齐疾我矣!其死亡者,皆亲暱也。子若不许,仇我必甚。唯子则又何求?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纾于难,其荣多矣!齐、晋亦唯天所授,岂必晋?”郤克闻言,这才同意了齐国的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