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后再看《甄嬛传》,我最喜欢的不是拿了女主剧本的甄嬛,也不是家世出众、不可一世的华妃,而是身处低谷、逆风翻盘的端妃。
弹幕都说,端妃靠着一格电活到最后,其实端妃的省电模式是一种不内耗。低谷时期依旧能够泰然处之,恰恰是她能够逆风翻盘的智慧。
谈到省电的端妃,那么不得不提一直在耗电的安陵容。
安陵容去冷宫见余莺儿,害怕自己落得如此下场。因此,安陵容是这皇宫里最勤奋、最不敢停下的那个人。
她太想要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她出身卑微,夏冬春羞辱她、富察贵人冷嘲热讽她,所以她渴望出人头地,站得更高,光宗耀祖。
为了抓住皇帝的宠爱,安陵容被皇帝当做宠物也不敢言;为了赢得表面的风光,她不得不依附皇后,用饮鸩止渴的方式,宁愿损伤身体,也要服用息肌丸,学会冰嬉去重获恩宠。
这像不像现实的我们,为了赚钱,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跟不喜欢的人共事,不敢反抗,不敢停歇。同事背后说了一句坏话,老板骂了一下,就陷入自我怀疑,精神不断内耗。
你害怕的,终究会困住你。
安陵容,随随便便就能被无关紧要的人影响情绪,内心肯定不会强大。不断精神内耗,就可以将她折磨得整晚整晚睡不着,哪里还有精力好好生活,筹谋未来。
再看端妃,那些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更强大。
她不止一次被华妃折磨,在华妃的威压示意下,她过得可能都不如一个下人,但是端妃从来都是气定神闲的,不歇斯底里,也没有强行挣扎,泰然处之。
她的这种不争、不消耗,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因为不在乎他人的言论,所以不会内耗,这是一种自爱,是屏蔽掉外界的声音,倾听内心的诉求。
身处低谷,更容易看透人性,看透现实。
所以她知道,只要活着,才有希望。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端妃处于局外,更能看清局势,小心筹谋。
皇帝绝情,他的宠爱,不过是昙花一现,远不如子女傍身;自己不能生育,那就挑一个孩子来养育;自己不能出去争,也没那个体力争,那就挑选一个能在皇帝跟前说得上话的队友,来帮助自己。
人若是处于高处,可能还时不时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干掉,但是身处低谷,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向上走的。
因此,端妃做事从来不束手束脚,她深谙“不争才是争”这句话的道理,很懂借力打力,每一次出手,都快狠准,总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甄嬛眉庄初进宫,后宫新旧势力交替,各宫娘娘都来赏赐,刷存在感,明争暗斗。华妃铆足了劲儿施威,皇后则是踩着华妃,博得了贤良淑德的好名声。
唯有端妃,根本没露面,在自己宫里好好养身体。她不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出现会被华妃针对,不露面就是为了避其锋芒;二便是此时的新人,还不知道谁是王者,谁是青铜,她没兴趣也没精力去陪跑。
她要做的,只是安静地等待,等待皇宫这个大环境,皇后和华妃这两股势力的挤压,给她筛选出最终的王者,真正值得利用的人。
夏冬春直接被华妃赏了一丈红,没活过三集;安陵容还根本是个小透明;淳常在太小;富察贵人中规中矩;欣贵人在皇帝跟前,说不上什么话。
放眼望去,能跟华妃稍稍抗衡的,也就是得宠的沈贵人跟莞贵人了,尤其是沈贵人才落水没多久,用脚想想都知道是华妃干的。
3.
所以温宜周岁宴上,端妃开始出现,一是送陪嫁项圈,预定温宜这个养女;二便是找盟友,确认过眼神,甄嬛是对的人。
《甄嬛传》中,端妃的每次出场和出手,都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她从来都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无谓的社交,曹贵人要整活,端妃才懒得看呢,直接掉头就走,也不怕扫了皇上的兴致。
我若在那儿啊,只怕是扫了那些唱大戏人的兴致,我实在看不惯那些做作样子,眼不见心为净。
随后,端妃先是就“木薯粉事件”给甄嬛解围,博得甄嬛好感;其次就是甄嬛被抓伤,去透露一些信息,这里其实端妃已经开始利用甄嬛对付华妃了。
端妃对温宜的好,其实也是为了后期收养温宜做准备。端妃虽然被皇帝设计,打掉了华妃的孩子,华妃报复导致自己不能生育。
但是也由此得知,皇帝不会让华妃怀上孩子,年家此时得宠,最终也会因为嚣张跋扈,功高震主,遭到皇帝诛杀。华妃倒台,曹贵人这个爪牙,也就没了用武之地。那么她的孩子,自然也就需要一个新额娘。
端妃看中了温宜,利用甄嬛去帮她跟皇帝沟通,她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好。难怪甄嬛说:“有时候不争比能争会争之人有福多了。”
《甄嬛传》中,除了端妃,便是甄嬛跟沈眉庄,在低谷中真正看透了皇帝的本性和皇宫的规则。眉庄“假孕争宠事件”的爆发,眉庄受到的冷待,直呼皇帝狠心;甄嬛误穿纯元旧衣,流朱护主牺牲,皇帝“菀菀类卿”,葬送了两人情分。
这之后,眉庄不再对皇帝花心思,也不再为了皇帝跟其他人争宠,转而尽心侍奉太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连累家人。甄嬛甘露寺带发修行,何尝不是在修补体无完肤,身心俱损的自己。回宫的她,只求荣华富贵,再不求皇帝的一丝真情。
低谷过后,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知道自己要什么,便知道该如何选择。眉庄后来有勇气冷落皇帝,甄嬛也开始学会伪装喜欢,利用皇帝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很多人把《甄嬛传》当成职场剧来看,细细想来,不无道理。职场中的我们,总是害怕和身边的圈子脱轨,明明不喜欢一份工作却不敢辞职,明明不喜欢热闹却还要假装喜欢社交。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为了外界所谓的成功,为了父母口中的称赞,一路奔跑,不敢停下;为了表面的光鲜亮丽,透支银行卡,超前消费,日日月光,最终搞得身心俱疲。
直到身体开始发出警告,才不得不停止内卷,开始躺平。
辞职的这几个月,我开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开倍速追剧,也终于能够静下心来,读完一本“无用”的书。
在独处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脚步变得轻盈,感受到了久违的身心自由:原来离开了不喜欢的人和事,也没什么大不了,对我的发展和成长也没有任何影响。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似乎一切按下了加速键,卷生卷死,明明身体很累,精神却处于亢奋的状态,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
最后却发现,人还是要慢下来,节省点能量,好好爱护自己,呵护好自己的精神气,把自己充好电,才能更好续航。
以前我总以为“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现在则不然,比起马不停蹄地赶路,有时候更需要停下来,观察内心真实的节奏与需求,才知道自己该去往何方。
毕竟,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啊!
这个小编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