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逐利之下,是真心种地还是盯着国家的7万亿人民币呢?

诗双说社会趣事儿 2025-03-10 18:04:44

国家斥资 7 万亿大力推动农村振兴,这无疑是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彰显了国家对广大农民深切的关怀。然而,在这一宏大的政策背景下,资本的逐利本性也悄然暴露。

随着 7 万亿资金的投入,各大央企纷纷在农业领域排兵布阵,就连以空调制造闻名的格力集团,也涉足农业,加入种地行列。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些企业,究竟是怀揣着真心实意振兴农村的抱负,还是仅仅觊觎国家这 7 万亿资金呢?

大家都清楚,农民种地一直面临着诸多困境,粮食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农民辛勤劳作却难以获得可观收益,种地基本不挣钱。如今众多企业蜂拥而入,纷纷买地种粮,对外宣称是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农村振兴,可真实意图恐怕更多是想从这 7 万亿资金中分得一杯羹。

从表面上看,资本进入农业领域进行大规模种植,相较于分散的小农种植,的确存在一定效益优势。而且农民通过卖地获得资金,进而进城买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似乎实现了双赢局面。但在这看似美好的表象背后,实则隐藏着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疑问之一:那些原本从事建筑、电器行业的企业布局农业,它们是真心实意要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吗?还是打着发展农业的幌子,骗取国家补贴资金呢?毕竟农民种地都难以盈利,这些对农业并不熟悉的外行企业,真能在种地中挣钱吗?

疑问之二:农民卖地后拿着钱进城购房,成为城市居民,可卖地所得在支付房款后,或许还需背负按揭贷款。这样一来,去了房地产库存,可这些农民未来的生活又将依靠什么呢?难道仅仅依靠每月 200 元的农民补助维持生计吗?

乡村振兴的实现,关键在于国家的利好政策引导,以及种粮大户的带动,让真正懂种地、爱土地的农民来从事农业生产。而那些从未涉足农业领域的建筑、电器企业,真的能肩负起种好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任吗?对此,着实令人深感担忧。

0 阅读:70

诗双说社会趣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