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那波澜壮阔的英雄谱里,关羽凭借其超凡绝伦的武艺以及忠义不二的形象,成为了最为璀璨夺目的人物之一。在其巅峰之际,过五关、斩六将,威名震彻华夏。然则,竟有一人胆敢千里追袭这般的关羽,此人便是曹操帐下的武将蔡阳。

从史书记载来看,蔡阳在正史中的形象并不十分突出。《三国志・先主传》记载:“(袁)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建安六年(公元 201 年),蔡阳奉曹操之命,攻击与刘备联合的汝南贼龚都等人,最终兵败被杀。
这寥寥数语,似乎给蔡阳的军事能力定了性,即实力平平,甚至有些不堪一击。但我们若将目光转至小说《三国演义》及民间传说中,便会发现蔡阳的形象变得复杂且充满争议。

在《三国演义》的情节设定里,蔡阳追杀关羽的原因是外甥秦琪之死。蔡阳将外甥秦琪托付给夏侯惇,让其在黄河渡口当将领。而关羽过五关时,秦琪阻拦,被关羽斩杀。作为舅舅,蔡阳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当他听闻此事,复仇的怒火熊熊燃起,毅然请命捉拿关羽。可曹操因看重关羽,并不允许蔡阳的请求,还将他派往汝南,与关羽所在方向相反。但蔡阳报仇心切,全然不顾曹操命令,踏上了千里追杀关羽之路。

蔡阳此举,首先反映出他对自身武力的自信。当时关羽威名远扬,先击退徐晃和许褚的联手,又于万军之中斩颜良诛文丑,其恐怖战力在曹营众人皆知。蔡阳明知关羽厉害,却仍敢追杀,绝非盲目冲动,而是他自认为战力与关羽差距不大。
在曹营中,蔡阳的地位不低,夏侯惇愿意接受他的托付照顾秦琪,且秦琪死后,夏侯惇不顾曹操命令坚决要拿下关羽,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给蔡阳一个交代。张辽也尊称蔡阳为 “蔡将军”,侧面印证了他在曹营中的地位。能做到曹营大将之位,蔡阳绝非泛泛之辈。

从民间传说来看,蔡阳的武功更是被描述得极为高强。在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相关传说中,蔡阳是曹操的名将,武艺高强、力大无比,有万夫不当之勇。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人困马乏时与蔡阳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关羽用计,在蔡阳回头瞬间将其斩于马下。在苏州评话里,蔡阳被称为 “刀祖宗”,这一称号足见其在评话演绎中刀法造诣之高。
那么,若从武力对比的角度分析,蔡阳的武功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我们不妨将他与曹营中其他武将做一番比较。夏侯惇在曹营中武力出众,是曹操的亲信大将。

蔡阳与夏侯惇关系密切,且夏侯惇能为了他的外甥与曹操的命令抗衡,说明二人在地位和交情上都非同一般。而蔡阳敢于追杀关羽,一个重要依据是他认为自己和夏侯惇武功差距不大,且关羽虽强,但也不过比夏侯惇略高一点。
由此推测,蔡阳的武力应该与夏侯惇处于同一档次。夏侯惇曾与吕布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吕布作为三国公认的顶尖武将,能与他抗衡的夏侯惇自然也不容小觑,那么蔡阳的武功下限至少也是较高水平。
再看关羽与蔡阳的战斗场景。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怀疑关羽降曹,要求关羽在三通鼓内斩蔡阳以证清白,结果一通鼓未尽,蔡阳就被关羽斩首。这似乎表明蔡阳实力远不如关羽,可我们仔细分析,此时关羽一路奔波,过五关斩六将,早已是人困马乏,而蔡阳是以逸待劳。

在这种情况下,若蔡阳武功极差,关羽应能迅速将其斩杀,何须等到张飞要求的三通鼓时限。从民间传说中二者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的情节来看,更能说明蔡阳有一定实力,绝非轻易能被击败之人。只是最终关羽凭借计谋取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蔡阳在智谋上或许稍逊一筹,但不能因此完全否定他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