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与德宗意恉不协,一激而启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清史稿》
大多数历史上的名人,在百年之后,再经过一段时间,都会得到一个公正的评判,所以对于历史上的掌权者,大多都特别在意后世对自己的评价。
就像李世民,李世民不可否认是一位雄才伟略,励精图治的君王,但他也有污点,那就是玄武门之变,弑杀亲兄弟,逼迫父亲退位。
作为胜利者,李世民在位期间,用皇权压迫史官修改关于李建成的真实记载,妄图使自己的逆行合理化。
还有些君王会在临终前,安排好身后事,以免自己的决策和主张被篡改,慈禧就是这么做的。她在去世之前,紧急将光绪处理掉,以免光绪继续改革帝制。慈禧最后一天:早上在料理光绪的后事,傍晚嘴里就含上夜明珠。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闭关锁国以来,清朝越来越落后于世界,统治者也越来越昏庸无知,导致全国政府和军队腐败无能,使清政府走向灭亡,把中华民族也拖到水深火热的境地。慈禧就是这个时期的掌权者之一,可以说,对于中国近代的灾难,慈禧负有不可推脱的重责。
即使当时还在清朝的统治之下,慈禧在地方上已经很不得民心。当她经过河南的时候,想尝一尝当地的特色菜“四季丸子”,厨师一边做菜,一边骂骂咧咧:“炸死这个丧权辱国的慈禧。”皇家的人可不能乱骂,被人听见是要杀头灭族的。
于是厨房的人私下商议,将“四季丸子”改为“四喜丸子”,表面是在恭维慈禧,但实际上是,“炸四喜”谐音“炸慈禧”,这是在骂她呢。
1908年11月,慈禧感觉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大限之日将至,盘桓在她心里面的一个重要的难题就是,应该怎么处置光绪?
光绪和慈禧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剑拔弩张,相反,在光绪成年之前,他和慈禧的关系非常好。光
绪由慈禧抚养长大,慈禧在他身上倾注了很多的关切与爱护,只是后来在戊戌变法的时候,谭嗣同同袁世凯秘密接触,想让手里有兵的袁世凯站在光绪这一边,起兵反抗慈禧。
而袁世凯转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慈禧,让慈禧大为震怒,从此与光绪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后来还把光绪一直软禁在瀛台。
而慈禧与光绪不和的根源大概是政见不同,慈禧害怕自己一离世,光绪就要上台推翻自己的施政方略,这件事对这名女政客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当慈禧意识到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除去光绪就变得迫在眉睫。1908年11月14日,慈禧决定了光绪的后路,那就是死亡。
光绪的死亡之谜一直没有解开,直到2008年,北京公安局的法医对光绪的骨头进行检测,发现他的骨头里面含有高浓度的砒霜,证明了光绪是死于砒霜中毒。
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是慈禧下命令毒杀了光绪,但慈禧的作案动机最强烈,也只有她的命令可以发送到瀛台。而就在光绪去世的第二天,1908年11月15日下午5点,慈禧闭上了双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那天,据说慈禧表现得十分悲伤,一大早就开始操办光绪的后事。但她昏迷了一阵,醒来的时候,已经感到精疲力尽。于是她吩咐了三件事。
第一件,安排好清朝的王位继承人,也就是溥仪,并让其父载沣当摄政王,如果遇到大事,由载沣和溥仪共同商讨。
第二件,宣布清朝今后不得由女人当政。这句话听起来就非常讽刺,慈禧是否也意识到自己当政的时候做得不好?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将清朝搞得风雨飘摇。是不是她感觉自己无颜面对祖宗,留下这样一道旨意,算是自己悄无声息的悔过?
第三件事,不允许太监当政。当时慈禧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的权利很大,她在世的时候尚且能压制李莲英,当她去世以后,如果李莲英当政,那么将后患无穷。
做好这些安排,慈禧终于闭上了双眼,伺候的人将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放到她的嘴里,保证她的肉身不腐。
慈禧哪里能想到,1928年,几声炮响炸开了她的坟墓,野蛮的军阀将她的嘴蛮横地掰开,掰断了下颌骨,拿走了夜明珠。据悉,这颗珠子最后被送到了宋美龄的手上。
想那慈禧一世算计,如一个吝啬鬼一样,将权利紧紧握在手中,却落得如此下场,“人性”两字,可哀可叹。
参考:《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