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总统米莱,这位阿根廷政坛的“新面孔”,自上台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行事风格备受瞩目。他一直以来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在诸多领域都试图效仿特朗普的举措,比如与马斯克交好,削减政府开支,甚至宣布阿根廷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等,这些行为让他在特朗普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圈内赢得了不少赞赏,几乎化身为一颗璀璨的“巨星”。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贸易政策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米莱却选择了无视警告,政策上与特朗普背道而驰。
当下,特朗普正执着地挑起“关税战”,试图通过征收高额关税以实现美国的经济利益。然而,在米莱的领导下,阿根廷政府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决策——放宽关税和进口限制。这一决策使得阿根廷从中国等国家进口的商品数量呈现出激增态势。就在近期,米莱取消了电子产品进口商必须证明产品安全性的要求,同时也取消了对轮胎、水泥、电梯等产品的进口限制。效果立竿见影,今年2月,阿根廷进口额增长超过40%,达到近60亿美元。

其中从美国、欧洲和巴西进口的商品显著增加,而从中国进口商品的金额更是直接翻倍。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有销售员感叹道:“中国手机现在是新的潮流,它们真的很棒,而且更便宜。”当地超市里,意大利面条、巴西速溶咖啡、希腊橄榄和美国罐头等外国商品琳琅满目,且价格常常只有阿根廷本土品牌的一半,深受民众欢迎:“如果国内产品更贵,也许他们应该开始降低价格。”
米莱此举并非偶然。阿根廷长期以来维持着南美地区最严格的贸易限制,自上世纪30年代为应对大萧条实行经济隔离政策后,便试图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这使得该国进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一直较低,2023年仅占14%,还不到邻国智利的一半。米莱宣称,开放阿根廷市场将创造更多具备生产能力的公司,降低这些公司对国家补贴的依赖,并且提升其出口能力。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一些阿根廷企业对此忧心忡忡,担心更便宜的进口商品会对本地制造业造成冲击。

阿根廷官员就直言:“与中国竞争是不可能的。”同时,进口激增也让阿根廷央行本就紧张的外汇储备面临更大压力,因为进口企业对美元的需求迅速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米莱在竞选期间曾对华出言不逊,叫嚣“中国是刺客”,扬言“将与中国断绝关系”,然而,自其就职以来,其立场逐渐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
阿根廷中央银行于当地时间4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中国与阿根廷已达成一致,将两国间的货币互换协议中的一部分金额延长12个月,至2026年6月,此次续签金额价值350亿元人民币(50亿美元)。这一举措为阿根廷日益枯竭的外汇储备提供了喘息空间,有助于深陷危机的阿根廷企业支付中国进口商品,也使中企更容易在阿根廷投资。

事实上,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阿根廷则是中国在拉美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国,2023年中阿双边贸易规模达173.99亿美元。米莱无视美国警告,积极与中国续签协议并扩大进口,背后反映的是阿根廷试图通过开放市场,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长期以来的经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