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对杜邦中国集团展开反垄断调查,这一事件在芳纶行业激起千层浪。杜邦作为全球芳纶巨头,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此次调查也让国内芳纶产业再次成为焦点,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尤其是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我国芳纶产业的国产替代进程与产能优势愈发值得关注。
一、芳纶:高性能纤维中的佼佼者
芳纶,全称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作为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凭借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展现出众多优异性能。它的强度是钢丝的5 - 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 - 3倍 ,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的高温下,不分解、不融化,还具备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拥有很长的生命周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防弹制品、建材、特种防护服装、电子设备等诸多领域,有着“全能纤维”的称号。
从分类来看,芳纶主要分为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
对位芳纶,也称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和聚对苯甲酰胺纤维(PBA),其分子链呈现近似刚性的直链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它极高的强度和耐撕裂性,主要应用于对强度要求极高的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像防弹衣、防弹头盔以及飞机的隐身材料和耐高温部件等;
间位芳纶,也称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TA)纤维,分子链共价键没有共轭效应,大分子链柔性较强,结晶度比对位芳纶小,具有突出的耐高温、阻燃和电绝缘性,常用于安全防护、高温过滤、电气绝缘等领域,例如防火服、电气绝缘材料和高效率过滤材料 。
二、全球芳纶市场格局:巨头领航,竞争加剧
在全球芳纶市场中,美国杜邦公司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是全球最大的芳纶制造商,占据着全球市场的主要份额。此外,日本帝人、韩国可隆公司等也是重要的参与者。这些国际巨头凭借先发优势、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在高端芳纶产品领域构筑了较高的竞争壁垒。
而我国芳纶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芳纶行业已实现投产企业数量较少,市场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泰和新材凭借较大的芳纶纤维生产能力、丰富的产品类型以及上市公司的独特地位,位列中国芳纶纤维行业第一梯队。2024年,泰和新材间位芳纶年产能达17000吨,占国内间位芳纶产能的30.30%,居全球第二位;对位芳纶年产能为16000吨 ,处于国内行业龙头地位。
中化国际主要布局对位芳纶领域,2020年项目正式投产,位列中国芳纶纤维行业的第二梯队。
三、国产替代逻辑:政策、成本、技术与供应链的多重驱动
(一)政策支持保驾护航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性能纤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芳纶产业的国产化。例如,对相关企业提供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国产芳纶的性能和质量。同时,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优先采购国产芳纶产品,为国产芳纶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成本优势崭露头角
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后,进口芳纶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而国内芳纶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国产芳纶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这使得国内下游企业在选择芳纶产品时,更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国产产品,从而为国产芳纶企业赢得了市场份额。
(三)技术突破缩小差距
近年来,我国芳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芳纶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以泰和新材为例,其在芳纶纤维的产业化生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高,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
(四)供应链安全驱动需求
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供应链风险,为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国内企业纷纷寻求国产替代方案。芳纶作为关键的高性能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实现国产化供应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国产芳纶的替代进程。
我国上市公司中芳纶产量较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泰和新材、中化国际、中国石化、神马股份等企业。
以下是具体数据及分析:
1. 泰和新材(002254.SZ)
行业地位:国内芳纶行业龙头,全球第三大芳纶生产商(仅次于杜邦、帝人)。
产能数据:
间位芳纶:2024年产能1.7万吨,全球市占率30.3%,国内市占率60%-70%。
对位芳纶:2024年产能1.6万吨,国内市占率40%-50%,全球第三。
总产能:约3.2万吨,居国内首位。
布局:烟台园区生产间位/对位芳纶,宁夏园区专注对位芳纶及原料生产;在建2万吨间位芳纶项目。
营收:2023年芳纶业务营收24.06亿元,毛利率40.82%。
2. 中化国际(600500.SH)
行业地位:国内对位芳纶核心供应商,产能位居第二。
产能数据:
对位芳纶:2024年产能8000吨(中化高纤子公司),国内市占率约20%。
扩产计划:2024年新增2500吨产能,总产能将达1.05万吨。
布局:聚焦对位芳纶,产品应用于光缆、汽车等领域。
3. 中国石化(600028.SH)
行业地位:通过子公司仪征化纤布局芳纶,国内重要参与者。
产能数据:
对位芳纶:2024年产能1000吨,规划扩建至4000吨(总规划8000吨特种纤维项目)。
进展:仪征化纤项目已启动,未来产能释放后竞争力将提升。
4. 神马股份(600810.SH)
行业地位:依托平煤神马集团,对位芳纶产能快速扩张。
产能数据:
对位芳纶:2024年产能4500吨,在建1万吨,未来总产能将达1.45万吨。
规划:平煤神马集团计划建设1万吨对位芳纶项目,技术路线与杜邦类似。
5. 其他企业
瑞盛新材:对位芳纶产能5500吨,但未上市。
超美斯新材:间位芳纶产能5000吨,2024年被同益中收购75.8%股权,未来或整合产能。
行业集中度与竞争格局
市场集中度:CR3(泰和新材、中化国际、平煤神马)占据国内主要份额,间位芳纶集中度更高(泰和新材占30%以上)。
技术壁垒:专利集中于龙头企业,上游原材料(如苯二胺)供应紧缺,议价能力强。
总结
国内芳纶上市公司以泰和新材为绝对龙头,中化国际、中国石化、神马股份紧随其后。未来随着平煤神马、瑞盛新材等扩产,行业竞争将加剧,但技术壁垒仍保障头部企业优势。
文章来源:对着牛魔王弹琴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