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纤维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风力发电、汽车制造、体育用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碳纤维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碳纤维作为高端新材料领域的战略物资,被明确列入受关税政策影响的关键产品清单。
来源:荣格复材技术
Part 1
关税政策对中国碳纤维行业的影响
碳纤维在当代工业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中国碳纤维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从原丝到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但在高端产品领域仍严重依赖进口,特别是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尖端碳纤维产品。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中国碳纤维行业产生的最直接冲击体现在进出口成本的大幅上升。根据政策细则,美国对中国碳纤维产品的关税税率将从原来的水平跃升至34%,这一增幅对行业影响深远。对于依赖美国高端碳纤维进口的下游企业而言,原材料采购成本将显著增加,进而传导至整个产业链。以航空航天领域常用的T800级碳纤维为例,关税增加后每公斤进口成本可能上涨30-50美元,这对于用量庞大的飞机制造商而言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
从进口结构分析,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碳纤维主要集中在高端领域,包括航空航天级高模量碳纤维、军工用特种碳纤维等。这些产品国内产能有限或质量尚未完全达标,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根据行业数据,据百川盈孚统计数据,2024 年中国碳纤维实际消费量约为 56110 吨,进口量约为 16428 吨,来自美国的进口约占15%。虽然从数量上看占比不高,但这些进口产品多用于关键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基础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百川盈孚据此进行统计分析
在出口方面,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碳纤维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如体育用品、一般工业应用等领域。关税增加后,这部分市场可能面临萎缩风险。
价格传导机制将在产业链中逐步显现。碳纤维作为上游原材料,其价格上涨将沿着产业链向下游传导,影响复合材料制品、终端产品的成本结构。以风电叶片为例,碳纤维约占叶片材料成本的20%-30%,关税导致的碳纤维价格上涨可能使叶片总成本增加5%-8%。这种成本压力最终可能由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分担,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和终端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关税政策还包含原产地规则的调整,规定"若商品价值中≥20%为美国原产,仅对非美部分征税"。这一条款可能促使部分中国企业调整供应链策略,增加美国原材料的采购比例以规避高额关税,但这又将导致对美技术依赖加深,与自主可控的发展目标相矛盾。如何在规避关税与保障供应链安全之间取得平衡,成为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Part 2
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与挑战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在给中国碳纤维行业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客观上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压力往往能激发内部创新动力,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关税壁垒带来的"倒逼效应"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攻克剩余技术难关。特别是针对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端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如高纯度原丝制备、高精度氧化碳化工艺、表面处理技术等,行业可能迎来集中突破期。
目前,T300、T700级碳纤维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趋于稳定;T800级碳纤维完成技术攻关并开始小批量生产;甚至T1000级超高强度碳纤维也进入研发阶段。例如,中复神鹰干喷湿纺技术突破后,T800级碳纤维成本进一步下降。
从政策导向看,中国政府对碳纤维等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高度重视。美国关税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国产替代的紧迫性,预计将促使更多资源向碳纤维研发和产业化倾斜。
产业链协同对国产替代至关重要。碳纤维从原丝到最终应用需要经过多道加工环节,任何一环的短板都会制约整体发展。关税压力下,行业内部协作意愿增强,上下游企业正加强联合攻关,构建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
军民融合为国产替代提供了重要路径。军工领域对高性能碳纤维需求迫切且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是国产碳纤维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理想试验场。例如,2024 年底光威复材获得 36.64 亿元军品大订单,涉及多型号碳纤维及织物,订单执行周期覆盖至 2027 年,提升了抗周期能力。
表:中国碳纤维国产替代的主要进展与挑战

Part 3
行业应对策略与未来发展路径
展望未来,中国碳纤维行业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能集中化。中国碳纤维需求仍集中在风电叶片(占比30%)和体育器材(25%),而航空航天领域占比不足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高端化转型是必经之路;行业CR5(中复神鹰、光威、恒神、吉林碳谷、上海石化)市占率预计从2024年的65%升至2030年的80%。二是应用场景多元化,从传统航空航天向新能源、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更多领域扩展。三是全球化布局加速,通过海外建厂、技术合作等方式规避贸易壁垒。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中国碳纤维产业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短期内积极应对关税冲击,优化供应链布局;中长期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领先的碳纤维产业体系,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这一进程不仅关乎单个产业的发展,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文章来源:荣格复材技术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