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伙食补贴俗称餐补。
具体是“餐补”标准因地区、单位性质和政策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并非全国普发。
也许有人会发出羡慕,比如没“餐补”的憧憬某天单位能够发放,发得少的期待能够发放更多的补贴,总之会有一系列比较。
咱们先来看看“餐补”有哪些类型?
和某些企业的包吃包住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基本上已不包吃,大多数食堂是承包出去的,曾几何时,机关食堂是免费的。
为了减轻各方负担,于是出现了伙食费。
一是食堂就餐补贴。
多数单位通过财政拨款对食堂进行补贴,职工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就餐福利。
中部某市直单位规定,早餐3元、午餐5元,单位按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申请补助,但直接拨付食堂,不发放给个人。
多数地区每日补贴 20—50元,月均600—1500元。
当然是与当地的消费水平息息相关。
西藏、青海等艰苦边远地区每日补贴可达 50—80元,月均 1500—2400元。
某地级市曾因停发餐补导致食堂就餐数锐减,说明补贴对职工就餐选择影响显著。
二是出差误餐补助。
如果出现了因加班、值班或外出工作无法就餐的情况,就会发放补贴了,比如中部某省的差旅误餐费按每餐40元上限报销。
公务用餐标准很严苛,禁止超标准报销。
多数参照统一标准每天100元,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可能上浮至每天120-150元。
三是无食堂的现金或餐卡补贴。
若单位无食堂,部分地区将补贴直接存入工资账户或发放餐卡。
比如,某地事业单位每年4200元餐补,也就是每月350元存入饭卡或工资账户。
不过,有些地方会限制消费场所,某些场所提供的商品可能没有市场上的优惠,这钱就会损失了一定的购买力,挺可惜的。
接下来,就看看这笔“补贴”的发放依据。
《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1号)及《关于规范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办行〔2019〕104号),明确了差旅期间的伙食补助按自然日计算。
国税发〔1994〕89号文件明确误餐补助的免税范围。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餐补属于津贴补贴,需按岗按级发放。
地方上的文件就比较多了。
比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岗位津贴和福利管理工作的通知》(豫人社办〔2019〕77号)规范值班补助标准,区分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的白班和夜班补贴。
《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青财行〔2024〕28号)规定差旅期间工作餐为每天45元,若自行解决可领取伙食补助。
最后,总结下餐补的执行特点。
误餐补助与值班、加班补助分开管理。
多数地区要求餐补直接拨付食堂或存入饭卡,不得以现金形式发放。
大部分地区根据物价水平实行动态调整。
需提供加班证明、公示记录等材料,避免变相福利。
与企业相比?企业吃的是自己挣出来的,而机关事业单位吃的是哪里来的?也是企业挣出来的,那同样是负担能一样吗?每人每年3000元那是实实在在吃到你们嘴里去了,还嫌少?难道是没有工作就不吃饭了?发给你们工资是做什么的?难道不是工作报酬?不是让你们解决衣食住行的吗?为什么还要另外再给一份?
与企业相比?企业吃的是自己挣出来的,而机关事业单位吃的是哪里来的?也是企业挣出来的,那同样是负担能一样吗?每人每年3000元虽然没有直接发给你们,但是那实实在在吃到你们嘴里去了,还嫌少?还想怎么样?难道没有工作就不吃饭了?发给你们工资是做什么的?难道不是工作报酬?不是让你们解决衣食住行的吗?为什么还要另外再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