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变化正在发生,中国迎来百年难遇的好时机

叁江品历史 2025-04-24 16:21:56

最近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排起了长龙,一列列中欧班列满载货物驶向欧洲。

这让我想起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那时候咱们的祖先用骆驼运丝绸,现在用火车运手机、新能源车。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

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为啥说咱们正赶上百年难遇的好时机?如有不妥,欢迎留言指正。

治家本事的翻身仗:从学别人到被模仿

老话说“家有家规”,治国也是一个理儿。过去200年咱们学西方制度,如今风水轮流转了。

西方制度的三块短板:

办事像蜗牛:加州高铁2008年就说要建,现在还在扯皮;咱们青藏铁路10年就通车了。

选票变闹剧:美国大选成了烧钱比赛,候选人光打广告就花400亿美元,够建两座港珠澳大桥。

养懒汉的陷阱:欧洲有些国家失业金比工资还高,年轻人宁愿躺平也不上班。

中国方案的三大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新冠来袭时,10天建起火神山医院,全国口罩产能20天翻30倍。

一张蓝图干到底: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这些大工程,换一届领导接着干,不像外国换个总统就翻篇。

干部要过百姓关:脱贫攻坚战,300多万驻村干部得让老乡真脱贫才算数。

去年非洲有个国家总统来考察,看见咱们的政务服务中心直竖大拇指:“我们部委盖章要跑三个月,你们这里半天搞定!”

尽管当下仍有个别推诿的情况出现,然而从整体大方向来看,相较以往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

挣钱手艺的逆袭:从卖衬衫到造芯片

记得90年代出国,亲戚让带回来的都是日本电视、德国锅。现在反过来了,老外抢着买中国新能源车、大疆无人机。

制造业的三大翻身仗:

“世界工厂”升级了:义乌小商品还在卖,但广东现在一年造6000万台新能源汽车,比德国整个汽车业产量还高。

技术卡脖子破了局:华为Mate60手机用上国产7纳米芯片,中芯国际要建5条新生产线。

买卖规矩咱们定:稀土出口管制让美国跳脚,光伏产业标准中国说了算。

有个在义乌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跟我说:“以前我们只进便宜货,现在专门找中国产的智能手表——质量好还带阿拉伯语系统!”

看家本领的换代:从小米加步枪到航母电磁弹射

小时候听老人讲抗美援朝,志愿军拿着“万国造”武器跟美军拼。现在咱们的军迷都在讨论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技术。

国防实力的三大跨越:

家门口没人敢闹事:2016年南海对峙,美国双航母编队悄悄撤退;现在菲律宾碰碰咱们渔船都得掂量掂量。

高精尖装备井喷:歼-20年产50架,055大驱下饺子,高超音速导弹领先美国五年。

海外利益有保障:亚丁湾护航14年,救过6000多艘中外商船;吉布提保障基地成了非洲商船的“定心丸”。

有个退伍老兵跟我说:“当年我们一个团才两辆卡车,现在去部队参观,无人机操作员都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

老祖宗的智慧又灵了

这三场翻身仗看着新鲜,其实骨子里还是咱们的老传统: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折腾、稳扎稳打,就像做红烧肉要慢火熬。

众人拾柴火焰高:14亿人齐心干事,比西方各自为政强得多。

手里有粮心不慌:工业门类齐全,芯片、粮食、能源都在自己手里攥着。

隔壁王大爷说得实在:“过去羡慕日本马桶盖,现在我家装修全用国产货——质量好还带语音控制,我这老胳膊老腰都不用弯腰了!”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咱们等了184年才等来这个翻身机会。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是几代人勒紧裤腰带拼出来的。

看着街上跑的新能源车、手机里刷的短视频、医院里的国产CT机,咱老百姓最明白:跟着国家走,日子有奔头!

本文数据来源:

工信部《2024中国制造业发展报告》

国防部《新时代中国国防》白皮书

海关总署2024年一季度进出口数据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