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一天几次的电话骚扰,而是高频的电话轰炸。
吓得我赶紧把来电拦截设置成“仅接听通讯录”。
一天之后,刚把拦截设置回复正常了,万万没想到又再次收到了“备用金”的电话,对方自称“惠某贷”。
这两天的贷款电话轰炸中,有人提到了我在3月9日11点05分提交了贷款申请,这一信息在之后的骚扰电话也有模糊提及。
更诡异的是,刚刚又有贷款电话打过来,称:我在今天9点04分又申请了贷款,还是那个惠某贷,老朋友了。
但这两个时间点,以及电话轰炸开始前的一段时间,我十分确认自己没有贷款申请,而且贷过款的都知道,无论是银行还是网贷授信前起码都需要一个人脸识别环节,这是不可能误操作的。
那么,那股神秘力量是如何在我没有贷款操作的情况下,帮我拿下来了众多平台的额度?
我想到了两种可能性:
1、 这些平台的合作方,在售卖假流量,因为过去测试过很多贷款平台的产品,所以不可避免的要做人脸识别,资料也难免会留给贷款平台。但我很确定没有在电话轰炸中提到的贷款产品做过测试、获得过额度。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些测试过的平台,资料的时效性是多少?他们又是否有手段、方式用这些资料,直接给借款人申请贷款?
2、 黑灰产攻破了大量贷款平台的反欺诈系统?包括最核心的人脸识别?并不是没有这个先例,数年前就有坊间传闻:某大型金融机构的人脸识别被攻破,紧急请了某大厂高P专家团队救场。请注意,是坊间传闻,涉及的金融机构太大,不敢求证。
无论是哪种情况,其实都意味着各个贷款平台现有的风控系统存在漏洞,潜在风险极大。
抱着求证的态度,我回拨了惠某贷的电话,对细节问题进行询问后,得知:他们的确是在两个时间点看到了我的贷款申请,但具体渠道不知道,可能是来自流量平台的广告,也可能是来自网贷平台。
而我的经历不是个例,该人员指出:也遇到过一些自称没有贷款需求的客户,但无法辨别客户的“否认”是否真实。
综上,好像合作方骗流量费的可能性大一些。
这种情况,你遇到过吗?
贷款一时爽。过后火葬场[大哭][大哭][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