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戎装常委”?为何刘华清将军之后军中再无“戎装常委”?

绿海看历史 2025-01-26 05:02:28

在我国的领导构架中,军和政一直都是分开的,互相不牵扯、干涉,以中央政治局为例,常务委员大部分都是行政部门的具体领导人,只有在极少特殊时期,才会接纳军队的干部,比如在1949年刚刚建国那段时间,国内的局势比较混乱、敏感,中央政治局为了增强自身威望、震慑居心叵测者,便任命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朱老总为常务委员,这便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戎装常委”,类似于古代的“出将入相”,是一种极其高尚的荣誉。

而在1966年到1976年这段特殊时期,由于“四人帮”一直兴风作浪,致使很多政务部门遭受重创,相关工作也因此停摆;而军队那边的情况则更糟,一些干部受“左倾”思想,竟开始向“四人帮”靠拢,完全丧失了党性和原则,简直是不可理喻!

毛主席认为,如果继续对军队放任自流,一定会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导致“山头主义”滋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主席便提议将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员负责人的汪东兴同志,以及时任中央军委业务组、解放军总政部主任的李德生同志吸纳进中央政治局的领导班子,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贯彻落实“党指挥枪”的原则。

等到特殊时期结束后,中央政治局为了重建政、军系统,明晰权责,便逐步清退了“戎装常委”。一直到1992年,国家为了策应新一轮军事改革,重点建设海军部队,推动解放军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决定再度搬出“戎装常委”制度,特许当时负责中央军委具体工作的刘华清将军兼任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刘华清是湖北人,他1927年参加革命,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分队长,1931年,他因为表现突出被编入红军,随后参加了多次反“围剿”斗争,立下了不少战功。抗战时期,他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担任文职干事,负责协助刘帅和邓公处理军政事务,1941年,刘帅为了锻炼他的指挥能力,将他下放到基层军区担任政治委员。

1942年、1943年,刘华清接连几次指挥部队突袭了正太路沿线的日伪军据点,累计歼灭了上千余名敌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战果。1945年,刘华清又遵奉中共中央命令,主动在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带进攻日伪军,逐步蚕食其有生力量,争取早日逼迫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刘华清在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担任旅长,1947年,他跟随大部队千里挺进大别山腹地,提前抢占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对国民党军形成了巨大的军事威胁,1948年底,他又连同兄弟部队在徐州大破国民党八十万大军,一举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局。

建国后,刘华清前往苏联海军学院进修,系统学习海军作战理论与舰艇制造相关知识,1958年他载誉回国,出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同时还在国防科工委、六机部兼有要职。60年代初,刘华清将军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一份报告,提议大力发展海军,以扩展中国的战略支撑点,可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军费预算十分有限,中央军委只能优先发展陆军和空军,海军只能“委屈”一下。

时间来到90年代,中国通过经济改革,已经逐渐富裕起来,国家的财政状况也慢慢好转,中央军委遂决定发展海军,增强海上武装力量,以维护我国的海洋合法权益,基于此,海军出身的刘华清将军被批准列席中央政治局。90年代中期,在刘华清将军的牵头下,中国开始综合美国、俄罗斯的相关军事技术,大力研制航空母舰和战略核潜艇,与此同时,海军也开始在南海“围礁造岛”,并派遣边防部队驻守,以明确我国对“九段线”以内的控制权。

1997年,刘华清将军到达最高服役年限,主动辞去一切公职,开始过疗养生活,自此之后,中央再无“戎装常委”。晚年的刘华清还一直关注着海军的发展,新世纪初中国将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买回国,进行现代化改装的时候,刘华清还亲自到现场参观过。2011年,刘华清因病去世,时年九十五岁。仅仅1年之后,由“瓦良格号”改装的航母山东号进入海军部队服役,2019年、2022年,又有两艘航母先后下海,这预示着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到达世界顶尖水平,足以应对一切外部威胁和挑战!

53 阅读:3852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