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信访无结果,一家四口何处可为家?

崔彦磊说 2024-08-23 11:03:45

山西运城市卿头镇,村民张会玲积极响应Z府号召,却深陷拆迁Y留问题之中。年近60岁的她却落得个无家可归地步。

2006 年,卿头镇Z府为推进小城镇建设,向张会玲颁布拆迁通知。其那位于卿头镇Z府南北大街的院子被纳入了拆迁计划之列,按照规划,其所属院落将整体向西移动约 9 米。与此同时,Z府将院子西边的一处空地分配给她,作为安置之处,而这所谓的安置地实际上是一个垃圾坑。因其地离哥嫂家近,能帮助张会玲照看家中安全,即使垃圾坑她也同意了。

然而,这一安置处的南边恰好是村民尚某恩的承包地。当张会玲准备在安置处动工盖房时,尚某恩以该地为其承包地为由进行阻拦,双方各持己见,僵持不下。鉴于此安置处是由Z府分配,张会玲果断向Z府求助,在得到 “盖房即可,不用理会尚某恩” 的明确答复后,她重新开始施工。

未曾想,尚某恩竟大打出手。张会玲只好再次向Z府求助,可Z府却将问题推给派出所。派出所起初以事务繁忙为由并未及时处理,张会玲一家还需生活,她只能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县城等待消息。漫长的一个月过去了,她始终未等到派出所的回复。无奈之下,张会玲只好前往永济市信F局寻求帮助。S次信F时,信F局表示会在落实情况后给予回复,然而一周后却突然告知张会玲院子暂时不拆迁。张会玲认为只是暂时不拆,因为大部分人家都进行了拆迁活动,所以仍希望Z府处理纠纷。

为了拆迁后一家人有所归宿,张会玲在安置地采购好了砖、水泥、沙子、人工准备开始建设。但由于两人纠纷未曾处理,便导致工程被搁置。张会玲家中小孩需要上学,需要在市区照顾孩子,便在市区等待消息。此后尚某恩用张会玲置办的砖和水泥等将垃圾坑围了起来。

面对张会玲的求助,Z府先是推诿给派出所,而后在处理与尚某恩的纠纷中,未能履行职责。这种不作为的行为,让张会玲陷入了无尽的困境。

2021 年年底,张会玲因家中亲戚生病回家探望,却震惊地发现自家院子没有等到再次确定拆迁的通知,自家的院子却已被Z府建成了文化墙,院子和房子都消失不见,院中、房中的物品也不知去向。而在整个拆迁过程中,Z府从未告知过她。Z府在拆迁时负有通知义务,这不仅是法定要求,更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Z府未履行通知义务便私自拆迁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张会玲的合法权益。

张会玲多次向当地Z府以及市信F部门反映这一问题,然而始终未能获得妥善解决。在信F的过程中,卿头镇委员会给出的处理意见存在诸多争议之处。就与尚某恩的纠纷而言,其起源被归结于安置处的不合理性,但该安置处是由Z府进行分配的,Z府有义务处理因安置处产生的问题。并且,老院子的房屋消失不见,屋内物品丢失与Z府的拆迁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Z府所给予的回复却未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在进行二次信F的过程中,却得到的回复出现了对既定事实不符的情况,对新老院子的认定出现错误。鉴于信F并未解决张会玲的问题,其强烈希望能与镇Z府领导面谈以解决问题,在此期间沟通与见面困难重重,张会玲只好向Z高人民F院进行信F,但时过两月都没有得到回复。证据的认定、不同部门不同的回答、事件时间线的拉长,都让张会玲感到无比无助。

从省信F到市信F,问题不断被转回当地Z府处理,而当地Z府却屡次推诿,导致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她进行国家信F后,案件被转至Z高人民F院,接着又转省、转市、转地方,W权之路何其艰难,张会玲依然没有放弃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的努力,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2006年Z府在拆迁工作中一句 “暂时不拆” 让张会玲等待了十几年。她伴侣早在2000年便去世,她一人独自带着三个孩子打拼,如今为了配合Z府工作的她年近60岁却落得个无家可归地步,当初所分配的安置处也无法进行建设,至今为止还是一处垃圾坑。生活陷入极大困境。拆迁本应是推动进步的有力举措,但绝不能以牺牲民众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期盼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她的申诉,彻查此事,尽快解决她的安置问题,并给予她应有的经济补偿,让她能够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免责声明:本稿件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禁止转载和借用,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1 阅读:2

崔彦磊说

简介: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