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珠海,许多人的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蜿蜒漫长的情侣路,以及那尊静静伫立在香炉湾畔,身姿婀娜、手托明珠的珠海渔女雕像。珠海渔女作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象征,每天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她的传说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浪漫而神秘的色彩。

然而,在珠海,还有一处宝藏之地常常被游客们忽略,那便是圆明新园。这座于 1997 年 2 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主题公园,坐落于广东珠海市九州大道石林山下 ,占地面积达 1.39 平方公里。它以北京圆明园为原稿,按 1:1 比例精选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耗费了 6 亿元人民币巨资打造,是中国首批 AAAA 级景区之一。

踏入圆明新园,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将人带回到那个繁华鼎盛的清朝时期。它精心地将古典皇家建筑群、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群和西洋建筑群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每一处建筑、每一片园林、每一尊雕塑,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让人得以一窥当年圆明园的绝世风华。
沿着中轴线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皇家宫殿式建筑群,正大光明殿、九洲清晏殿等建筑巍峨耸立。正大光明殿高大庄严,殿上高悬的匾额,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皇帝在此朝会听政的威严场景;九洲清晏殿则是帝后寝宫,其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内部陈设精致奢华,让人不禁想象当年皇室生活的富贵与奢华。这些宫殿的建筑工艺精湛绝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绕过宫殿,便能看到碧波荡漾的福海,它水域广阔,面积达 8 万平方米,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福海是圆明新园的中心景观,也是当年皇帝及后妃们游湖、观龙舟、观烟火的好去处 。湖面上,画舫悠悠,游客们可以乘坐画舫,欣赏着沿岸的美景,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湖中的蓬岛瑶台,建筑玲珑精巧,山水环绕,意境深远,宛如仙境一般。在福海周围,还散落着许多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建筑,它们与福海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这些园林建筑以小巧玲珑、精致典雅著称,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一应俱全,处处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婉约之美。


而西洋楼景区则是另一番独特的景象,它拥有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高大的石柱、精美的雕塑,展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魅力。西洋楼景区的建筑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时期的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 “勒诺特” 风格 ,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不少中国传统方法,如建筑主体为西洋式,楼顶装饰则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琉璃瓦,这种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使其成为圆明新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景区内的海晏堂、远瀛观和大水法等建筑最为引人注目。海晏堂是西洋楼群中最大的宫殿,宫殿阶前有一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型排列着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也就是我国的十二生肖。每昼夜它们依次轮流喷水各一个时辰,约两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场面蔚为壮观,这便是著名的十二生肖水法 。

远瀛观重檐琉璃瓦顶,采用大跨度柁梁,建筑十分讲究,曾为陈列法国路易十五赠送的挂毯而改装内部;大水法是西洋楼的喷泉,造型为石翕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池,池中心有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侧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 “猎狗逐鹿” ,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周围有八十八根铜管子,也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就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


历史上的圆明园,始建于康熙 46 年(1707 年) ,位于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 350 公顷,建筑面积近 20 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 150 余年间,倾全国之力,精心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的建造凝聚了无数工匠的心血与智慧,其地域规模宏大,园内景色美轮美奂,建筑风格更是融合了中国南北园林的精华,亭台楼阁、山水湖泊、奇花异草相互映衬,一步一景,处处皆诗。不仅如此,圆明园还拥有丰富的文化收藏,各类古玩字画、奇珍异宝、图书典籍等不计其数,这些珍贵的藏品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和艺术结晶 ,使其成为了一座当之无愧的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 “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和 “万园之园”。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毫不吝啬地赞美道:“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首次曝光在英国一次拍卖会上的圆明园被烧毁前的照片

当年传教士笔下的圆明园实景绘图
然而,这座承载着无尽荣耀与辉煌的皇家园林,却在近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成为了中华民族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痛。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的铁蹄无情地踏入了圆明园。这些侵略者被园内琳琅满目的珍宝和宏伟壮丽的建筑所吸引,他们的贪婪瞬间被点燃,一场疯狂的抢劫与掠夺就此展开。士兵们如饿狼一般,成群结队地涌入各个宫殿和楼阁,肆意抢夺着他们眼中的 “战利品”。他们将珍贵的文物、精美的艺术品随意地塞进自己的口袋和包裹,为了争抢一件宝物,甚至不惜大打出手。那些无法带走的大型器物,如精美的瓷器、珍贵的楠木家具等,也未能幸免,被他们无情地砸毁、破坏 ,一片狼藉。
在经过一番疯狂的抢劫之后,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销毁证据,10 月 18 日,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竟丧心病狂地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3500 名英军手持火把,在圆明园内各处放火,大火迅速蔓延,瞬间吞噬了这座美丽的园林。熊熊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笼罩着整个北京城。园内的宫殿、庙宇、楼阁等建筑在大火中纷纷倒塌,化为灰烬;无数珍贵的文物、书画、典籍等也在这场大火中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安佑宫中近 300 名太监、宫女、工匠也在这场大火中葬身火海,他们的生命如尘埃般消逝,只留下无尽的悲痛和遗憾。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愤怒地谴责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这场大火,不仅烧毁了圆明园的建筑和文物,更烧毁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骄傲,成为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 。

当年八国联军侵占清故宫时的情景
然而,圆明园的厄运并未就此结束。1900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再次遭到了洗劫。此时的圆明园,虽然已经历经英法联军的焚烧,但仍有一些建筑和文物幸存。然而,八国联军的到来,让这些最后的遗迹也未能幸免。他们如蝗虫过境一般,将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百座建筑物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了彻底的毁灭。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一片断垣残壁,在风雨中孤独地矗立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让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




圆明新园的重修,不仅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一种复刻与还原,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警示,它时刻提醒着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园林,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处建筑、每一片砖瓦,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兴衰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
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圆明园的焚毁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它是列强侵略和掠夺的铁证,是我们民族的耻辱。
如今,珠海圆明新园以其独特的方式,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它就像一座警钟,高悬在我们心中,告诫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努力奋斗,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
在当今时代,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但世界并不太平,国际竞争依然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大家在闲暇之余,不妨前往珠海圆明新园参观游览,亲身感受这座园林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的精神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