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大年初五很特别,这一天是正月初五迎财神爷的日子,同时也是2月14日情人节。
还沉浸在新年欢乐的喜庆氛围中,又迎来的情意绵绵的情人节,此刻早春的春风在和煦的阳光下徐徐吹来,一派祥和之景。如此美景,自然是心情愉悦,那就借着东风,一起读一首宋词吧,在诗词中感受诗意盎然的春意。
哪一首词最适合呢?一千年前,苏轼写下的这首《蝶恋花》是最佳的选择。苏轼在大年初五,为妻子王润之写下了一首深情款款的爱情词,夫妻情深羡煞世人。

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宋·苏轼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译文】
大年初五,暖暖的东风吹来。江边柳树生出了嫩黄的新芽,千万条丝缕随风摇曳。当年一团祥和瑞气飞入了绣户之家,一位奇女子诞生了。
生日这天,举杯与谁一起庆祝呢?当然是三个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儿子了,你对孩子如此疼爱,如王文度一样。把买来的鱼全部放生,被放入江中的鱼还没有完全苏醒,希望上天赶紧下一场积聚福德的雨,让鱼儿尽快苏醒,完成祈福。

苏轼(1037-1101)一生中,有三位女性陪伴他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岁月。第一位是王弗,第二位是王闰之,第三位是朝云。三位女性中,最能让人忽略的便是第二任妻子王闰之。
王闰之(1048-1093)出生于1048年,在家唤作二十七娘,“闰之”这个名字,显然是苏轼给取的。而这个“闰”字,得益于她的出生年月。她所出生的庆历八年,即1048年,是史上罕见的闰正月。
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自幼便十分仰慕大才子苏轼。姐姐去世后,妙龄的王闰之毅然嫁给年长自己十二岁的苏轼,成为了苏轼续弦的妻子,苏迈的继母,被封为同安郡君。她无怨无悔地跟随苏轼二十余年,陪同苏轼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辗转为官,共同遭受谪居黄州的苦难生活。后又从朝廷到州郡,再由州郡回朝廷,几起几落,颠沛流离,过着“飘零”的生活。她不及王弗有才情,更不及朝云多才多艺,但他却是苏轼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女子。
她将姐姐所生的孩子苏迈视为已出,并生育了苏迨、苏过。在黄州艰难的日子里,柴米油盐十分紧缺,苏轼还好喝酒,王闰之都得兼顾到。她凭着自己的贤能,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家中十几口人顺利度过了难关。
苏轼对妻子的赞誉极高,称妻子为“老孟光”,并写下“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的祭文。苏轼死后,他的弟弟苏辙遵循哥哥的遗愿,将苏轼与王闰之合葬。
如果说王弗是苏轼美好的初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那么王闰之则是他的患难之妻。她陪伴苏轼走过了他生命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二十多年,在政治的惊涛骇浪中风雨同舟、共同患难,是苏轼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贤内助。

词题为“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意思是在王闰之生日这天,苏轼为他放鱼祈福。金光明经救鱼事则是一个典故。《金光明经》,又名《金光明最胜王经》,说明苏轼信佛。救鱼事说的是一位长者看见有恶人捕鱼,为了鱼的生存,他借了二十头大象驮水救了鱼,最终这些鱼得救了。
作者写“救鱼事”旨在突出为王闰之祈福一事的虔诚。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这几句交代了时间是在正月初五,此时早春的东风已经徐徐吹来,江边的柳树开始长出嫩黄的绿芽,低垂的柳枝在微风轻轻摇曳,一幅新春美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此句写了新春的祥瑞,同时也是对王闰之的赞誉。说是多年前,祥瑞降临到了江岸边一户人家,这一天,降生了一位奇女子。“奇”是因为妻子生于罕见的闰正月,即1048年。据记载,上一个闰正月出现在17世纪的1640年(庚辰年),下一个闰正月将出现在23世纪的2262年(壬寅年)。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此句同样是对王闰之的赞誉。举起酒杯为你庆祝生日,不由得想起了你的贤惠之举,你将三个孩子都视为己出,当作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膝上王文度”出自《世说新语》的典故。东晋王坦之,字文度,从小备受父亲疼爱,即使长大了仍会被父亲抱着坐于膝上论事,故而后人用“膝上王文度”来称呼爱子。
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圉圉”意思是被困而不得舒展的样子。“曼陀雨”指积聚福德的雨,《法华经》有“天雨曼陀罗花”的说法。这句的意思是苏轼因为对王闰之的感激之情,在初五这天放鱼在池中为她祈福。鱼儿初入池中因为池中水不多,还不能自由的游弋。天公知道了眼前的情况,及时降下一场雨来达成了作者的心愿。
整首词上片从初春的物候说起,进而联想到王闰之出生的“奇”。下片赞誉妻子的贤德。读完整首词,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对于妻子王闰之的深厚感情,有深深的爱意,也有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敬重。

苏轼为结发妻子王弗写下了轰动词坛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见王弗在苏轼生命中的重要地位,而续弦的王闰之苏轼则很少提及。这首《蝶恋花》写于王闰之的忌日,却温润如水,于波澜不惊中道出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与敬爱。
由此,我们也不由得产生了疑问:究竟怎样的爱情,更能打动人心呢?
是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是患难与共的爱情?
我想,历经红尘万丈,最能让人刻骨铭心的,莫过于相濡以沫温润如水的爱情。这样的情,一如涓涓细流,缓缓流过春夏秋天,不曾干涸,不曾褪色。
新春佳节恰逢情人节,在此祝愿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所遇之人皆良人,安暖富贵过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