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宁愿打打麻将,也别轻易做这5事

不一样视角 2025-04-15 12:06:4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哎呀呀,这春天一来,万物复苏,花开柳绿,街头巷尾都冒出“人气”来了,连那条平时不见人的老巷子都能听见跳广场舞的节奏了。

可你别光顾着高兴,这天一暖,毛病也跟着“复苏”了,尤其是老年人常见的

老伙计——高血压,这时候最容易“闹小脾气”。

说句实在的,这高血压啊,不像感冒咳嗽那种明着来的“热闹病”,它是个沉闷型的,有点像那阴沟里翻船的事儿,不声不响就出大事。

天气一暖,血管一松,血压一飘,人要是一不小心,那就是“黄鼠狼拜年——没安好心”。

我当医生这么些年,见得最多的不是那些血压高得惊天动地的人,而是那些“不当回事、不听劝”的人。今天我就来絮叨絮叨,咱们高血压患者在这天气转暖的时候,有些事啊,真是宁愿打打麻将,也别轻易去做。

为啥?因为这些事看着平常,实则暗藏杀机,比那炸酱面里多放了勺盐还容易“咸出问题”。

一、别一暖和就去“猛运动”:春天的太阳不是你的健身教练

你要说锻炼好,那是没错的。可再好的酱油也不能当水喝不是?春天一来,不少人“冬眠”了一整个冬天,突然早晨五点就去公园跑步,穿着单衣、迎着风、气喘吁吁地来一圈,回来还觉得“出汗排毒”。

我只能说:你这是在跟自己的血压“拔河”,而且是拿命去拔的那种。

我们有研究数据说了,一早上血压波动最大的时候,正是5点到9点这一段。这个时候你要是去“猛运动”,血压一下子就能飙上天,特别是那些平时药也没按时吃、控制不好的,分分钟就成了急诊室的“熟面孔”。

倒不如坐在家里阳台,泡壶茶,打打麻将,脑子动起来,身体别太折腾,稳稳当当的多好。

别把运动当成报复性还债,身体不是信用卡,透支可没额度上限。

二、别拿“药吃一阵就好”当真理:药不是临时工,是你血压的“班主任”

你听说过“药物恋人”这说法没?我给你讲讲这高血压的几位“药精灵”:

· 钙通道阻滞剂,像个“慢性子老师”,每天都在给血管做心理疏导,让它别老绷着;

· 利尿剂,是个“勤快保洁员”,一边清理体内多余水分,一边偷偷帮你减压;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那是个“调解员”,专管那些血管里吵吵闹闹的激素;

· β受体阻滞剂,像个“纪律委员”,管着你的心跳别蹦太快。

这几位,可都是你血压控制的“班主任”,你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吃,今天吃明天忘,后天觉得“我挺好啊”就停药,那就等着他们“辞职”吧。

一旦这群人集体罢工,你的血压就像放飞的风筝,嗖一下就上天了。

所以我常说:别把降压药当感冒药吃,那不是给你应急的,是给你“定心丸”吃的。

三、别一热就猛喝凉水、吃冰食:你不是空调,血管也怕“热胀冷缩”

你以为高血压怕热,其实它更怕冷热交替。春天这会儿,昼夜温差大,白天热得像初夏,晚上冷得像深秋。

很多人一热就猛灌凉水、吃冰棒,尤其是饭后来上一罐冰汽水,爽是爽了,血管可就不乐意了。

血管这东西,像弹簧,遇冷收缩、遇热扩张。你一口凉水下去,血管吓一跳,紧绷起来,结果血压一下子就上去了。

特别是脑血管,收缩得快了,容易出事——轻则头晕,重则中风。

我有个病人,60多岁,春天喝了一杯冰豆浆,十分钟后就晕倒在厨房,脑出血。事后家人说,“他一直说自己吃药控制得好,没事的”。

可惜,高血压不是你控制得好就能“乱来”的病,它是“讲究规矩”的老顽固。

四、别春困了就拼命补觉:睡多了,血压也会“犯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睡不醒。说得没错。

可你要是把“春困”当成睡觉的理由,那就错得离谱了。睡觉这事儿,讲究“适度”。

长期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血压反而更容易升高。

这不是我瞎说,是《中华高血压杂志》里明明白白写着的。

因为长时间睡眠,会让交感神经“萎靡不振”,血管调控能力变差,尤其是那些白天也躺、晚上也躺、饭后还躺的人,血压波动比马路边的共享单车还不稳定。

所以我说,宁愿白天动动脑袋、搓搓麻将,也别没事就躺着当“床仙”。

动中有静,静中有调,这才是养生的正道。

五、别随意停药换药:“邻居吃啥我也吃”,这不是吃饭,是赌命

哎,这事儿我得单独拉出来唠唠。现在信息多了,微信一刷,朋友圈里谁谁谁说他吃了某种“新药”,血压一下就稳了;谁谁谁说那个老中医开的方子能“根治高血压”。

不少患者就跟着“照葫芦画瓢”,偷偷把自己的药换了,结果呢?不是血压飙升住院,就是肾功能出问题,最后还得回来找我补锅。

高血压的药,不是“万能钥匙”,而是量身定制的“私人订制”。哪种药适合你,不光看血压的“高低”,还得看你心脏、肾脏、血糖、血脂的“脸色”。

你随便换药,就像拿别人的钥匙开自己家门,不但开不了,还可能把门锁弄坏了。

所以记住一句老话:吃药就像结婚,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一点题外话:麻将虽好,也别打到“气血上头”

我前面说了那么多“宁愿打打麻将”,可你也别真把麻将当成“降压良药”。

打麻将是好,能活络思维、增进社交,尤其是老年人,三五个老邻居凑一桌,笑声里就把孤独赶跑了。

可你要是打得太激动,拍桌子、骂娘、跟人争输赢,那就不是养生,是“养火”。情绪一上头,血压就跟着上来了。

稳稳心气才是真麻将,输赢都看淡,健康才是赢家。

结尾唠叨两句:春天的高血压,不是“软柿子”

很多人以为春天来了,血管扩张了,血压就降了,犯不着太紧张。

这种想法啊,就像是“头上长包还说是智慧的象征”,自欺欺人。

其实春天是个“过渡季”,昼夜温差大、情绪波动多、身体代谢变化快,对高血压来说,正是最难琢磨的时节。

你要是掉以轻心,就等着它“秋后算账”吧。

写在最后的话:

咱中国老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懒来”。高血压这事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全靠你自己当回事儿。

医生能做的,是在你犯糊涂的时候提醒你一句,是在你想偷懒的时候敲敲边鼓。

今天我说的这些,不是让你怕,而是希望你重视。宁愿多听几句“唠叨”,也别让血压“闹脾气”。

春天来了,万物更新,也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别让高血压成为你春日里的一场“倒春寒”。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2.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年第30卷第3期

3.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4. 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管理指南(中文版)》

5.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