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老爱念叨那么一句:“要学就学桃园里头那哥儿仨的铁杆情,甭学瓦岗寨那一炉香。”这话里头的意思,明摆着呢,刘关张那份儿兄弟情深,听着就叫人心头一热;可瓦岗那帮子的结拜,嘿,提起来就想撇嘴。说的那“瓦岗一炷香”,不就是那会儿四十六位绿林好汉,一时高兴,趁着给秦琼老妈贺寿,拜了把子嘛。这些个英雄豪杰,五湖四海的,后来多半儿都奔瓦岗寨去了,于是有了“瓦岗四十六友”的名号。可您瞧瞧,这么多人,感情看着也挺瓷实,咋就让后人那么不待见呢?
刘关张那哥仨,在桃园里头一合计,虽说就仨人,那感情可是杠杠的。他们手拉手,肩并肩,一直到老都穿一条裤子,不离不弃。再看看瓦岗那四十六位兄弟,一开始都挺热闹,一块儿上了瓦岗寨,可后来呢,各奔前程,有的还反目成仇,跟斗鸡似的,见面就得掐一架,这事儿被后人说了不少闲话。不过话说回来,那四十六人里头,也不全是白眼狼,也有那么一两个讲义气的。今儿咱们就聊聊,这四十六人里,谁最够哥们儿,谁最不地道。
要说瓦岗那四十六位兄弟里,谁最够意思,那非得是单雄信不可。虽说不少人嚼舌根,说他投了王世充,就成了瓦岗的“白眼狼”,嘿,这事儿可不对头。想当年,李密那家伙对翟让下手时,心里也盘算着要送单雄信上西天呢。但一看单雄信在瓦岗那资历,哎,咬咬牙,还是给留了条活路。不过,李密心里头可是时刻提防着他,慢慢地,单雄信手里的权力也就跟秋天的叶子似的,一片片掉光了。
单雄信啊,他是在李密脚底抹油溜了之后才决定投降的,这事儿哪儿能叫背叛呢?再说了,他也不孤单,秦琼、程咬金那帮哥们儿也都跟着投了,这不就是顺应潮流嘛!后来他为啥没跟秦琼他们一块儿撤呢?还不是因为王世充对他好得没法说,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他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就铁了心留下。瞧瞧,这家伙,真够讲义气的!
说起来,李世民攻打洛阳那会儿,单雄信本有机会一矛戳了李世民,可他偏不,为啥?还不是因为心里那股子讲义气的劲儿嘛。所以说啊,单雄信这人,那义气比天高,比海深。你看他,救过秦琼,也救过罗成,可到头来,嘿,这义气算是白搭了。
要说谁最不够哥们儿,这事儿还真有点儿争议。有人提名徐茂公,也有人念叨罗成。徐茂公嘛,身为军师,出的主意有时候真不怎么地,老给程咬金下套,害得他好几次差点儿翻船。好在程咬金福大命大,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当然了,这些安排也许是他老徐的战术布局,也不能一股脑儿地赖他。所以说徐茂公是最不够意思的人,恐怕有点儿站不住脚。
嘿,您知道吗?罗成啊,那可是位养得跟小王爷似的,娇贵得很。要不是看在和秦琼是表亲的面子上,他才懒得去秦家凑那拜寿的热闹,更不会跟那帮绿林好汉混一块儿。您瞧他那高傲的性子,一开始就跟其他兄弟们不对付,小摩擦、小别扭那是家常便饭,不过也没啥大不了的,都是些芝麻绿豆的事儿。
您知道吗,最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单雄信那小子,不光救过他的命,还在他病得稀里哗啦的时候,亲自端茶送水,照顾得无微不至。可这家伙病一好,立马翻脸不认人,设了个圈套把单雄信给逮了,还亲自盯着砍头,这不是白眼狼嘛!还有更绝的,罗成这家伙,学艺学成了,转头就把自己的义父给卖了,帮着瓦岗军愣是把老人家逼上了绝路,这事儿干得,真是没天理了!所以说啊,罗成这家伙,才是真真正正的不讲义气,不管是亲兄弟还是老长辈,他下手那叫一个狠,这人品,哎,真是让人摇头!
瞧瞧瓦岗那帮哥们儿,啥身份啥地位的都有,能凑一块儿那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当初脑袋一热,拜了把子,那感情热乎劲儿啊,没多久就凉了。最后呢,各奔东西,各找各妈去了。再遇上以前的把兄弟,嘿,下手比谁都狠,虽说这事儿不地道,不讲义气,可这就是世道,残酷着呢。你说这朋友啊,有时候说聚就聚了,但要是心里没那根儿筋拽着,用不了多久,就得散,散了也就散了,说不定哪天路上碰见了,都不带认识的。
您瞧瞧,他们那档子事儿啊,给咱后人提了个醒儿:心里头的那点子理想、信念、目标,要是不对路子,嘿,那俩人儿甭想凑一块儿去。硬往一块儿拧巴,那也是费力不讨好,到头来,还不是得各奔东西,落得个凄凉下场。再说啦,交朋友这事儿,不在多,有那么一两个铁哥们儿,就足以啦。关键是,得有那份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劲儿,还得讲义气,这才算是真真正正的交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