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不签了?
《大公报》几次批驳,市场监管局下场审核,3月28日传出长和不会签订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从高调的43个港口转卖,到如今的暂停叫缓,如今香港四大家族只剩其一的李嘉诚,前后动作也终是耐人寻味,“糊涂”的背后,怕是香港的旧时代要落幕了。
怎么说?
今天【雾哥】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背后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给大国迷雾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跑得快,好世界”“哪里有投资便去哪里”。以房地产行业发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内地,以投资地皮获利,简单来说,“投资内地成就香港四大家族”的说法并非为过。
不过这四大家族虽说都是以房地产发家,但这做法却是各有各的不同。

新世界掌门人郑裕彤却是最为波折,有着“鲨胆彤”称号郑裕彤便是出名的不按常理出牌且极具冒险风格的商人。
相较于其他三人的投资,郑裕彤喜欢“囤地”,简单来说,便是倾向于在乎囤地之后的转手利润。

尤为出名的战绩便是1993年新世界在黄埔江边以7.5亿元购买的“丰盛皇朝”土地,纵然说的是2001年进行一期二期竣工,但实际到2007年才开始有所动作,一直拖到2013年才卖出。
而这20年的“拖沓期”却是令这块地皮一度翻身达到79.98亿,甚至被披露新世界手中未开发的地皮曾经占据其名下土地的89%。

商人终是重利优先,被看作是“故意”的行为也在2010年遭到国土资源部点名批评。
然却也不得不说,却是令郑裕彤打开内地市场,除去叱咤香港地产之外,这内地的投资市场,巨大的利润还是带来了不少商机。

好比这闻名的黄金珠宝品牌周六福便是郑裕彤引进到内地,时代终是在发展,纵然带来黄金业务,房地产依旧占据企业营收大头儿,一时的萧条,但最终还是靠借“囤地”,以向恒大出手几乎所有内地地产住宅项目才在内地投资中挽回些利润。
不过,以房地产为根基,向黄金珠宝等业务投资出手,打开内地市场入口,同时壮大香港商业版图,可以说,四大家族之中,有这样想法的不止郑裕彤一个。

新鸿基的郭得胜,起初的闻名便是与恒兆基业的李兆基一起,当年郭得胜、冯景禧、李兆基三人组成的“三剑客”可谓在香港地产闻名。
而不夸张的说,如今查看新鸿基的产业,可以说其买下了中国最贵的地皮。

2016年的财报显示,仅仅只是租金收入方面,来自内地的总租金收入按照年增长12%的比例,已经达到29.68亿元人民币。
当年这三位商人有多灵敏呢?可以说打开了“中小型住宅”售卖前景,精准瞄向中下层消费群体,以“分层出售、分期付款”方式先行拿下消费者,新鸿基一炮而红。

郭得胜
也终是算得上开发了其他房地产商看不上的中下层群体消费的鼻祖。
而后自然也紧跟风潮投资内地,准确说,从新鸿基正式建立开始,新鸿基的重点便是香港和内地的土地资源,如今的业务可谓从香港中环、北京王府井、上海外滩......等寸土寸金的土地都可以看到新鸿基的名字。

内地市场之大,三剑客也于1972年各起炉灶,郭得胜继续壮大在新鸿基产业,李兆基创建恒兆基业,而无一例外地都是,以房地产作为根基投资进入内地市场,而后继续壮大其他业务便是根本。
不过相较于郑裕彤、郭得胜、李兆基,李嘉诚却是算得上“最会投资”,也导致其如今怕也只剩下“商人重利”。


四大家族中,若说谁是这内地最大投资者,却是当属李嘉诚,多年的“亚洲首富”“香港首富”光环,也终是令外界所言,这说到香港房地产谁又不知李嘉诚。

以长江和记来说,旗下共有4210亿港元的物业估值,1580万平方米的开发土储,160万平方米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2016年长江和记的收益总额便达到47.78亿美元。
但说到这投资,李嘉诚终是算得上“聪明”。

1989年外企纷纷从内地撤资,李嘉诚却是选择逆流而上,也是令其坐稳了香港在内地最大投资者的名号。
且这李嘉诚的投资却是更为“杂”。

地产终是主要的收入来源,2015年李嘉诚的“长江和系”一跃成为“香港第一大家族性财团”,而如今旗下零售连锁店屈臣氏,在内地投资的运输道路、发电厂、生物制药等等,均是有李嘉诚身影。
不过虽然投资,但也“撤资”。

2013年以26亿出售其1997年入手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而后以71.6亿出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看似出手的直接,但却是换来极大利润。
以这陆家嘴的汇经中心来说,出售这东方汇经中心50%的股权令其净赚了18.4亿港元。

简单来说,李嘉诚投资,也撤资,看重的便是这“投资”还能否盈利,哪里有回报便投资哪里才是李嘉诚秉持的信条。
而如今这大张旗鼓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43个港口,以换190亿美元的利润,却也是李嘉诚素来投资态度的再一次“高位套现”。

只是这一次,却是表现的更为“聪明”。
细数李嘉诚的港口业务,13个在欧洲21个在亚洲,12个在非洲7个在拉美。

这关键的巴拿马两岸的港口,却也是扼守运河东西两端的“咽喉”,而这根据计算每年巴拿马运河船只超过1.3万艘,中国船只却是占据了大头。
如今李嘉诚的高位套现却也显得投机,特朗普上台后一度对巴拿马施压,已然令其于2025年年初宣布退出“一带一路”备忘录,紧跟长和此时便以228亿美元出售资产。

以长和的财报来看,港口业务虽然是长和主营业务之一,但回报的利润实在有限,而美国贝莱德财团开出190亿美元的价格,却是能抵得上长和港口25年的业绩。
这一来二往,仔细盘算之间,“抛”掉巴拿马运河港口既规避了政治风险,又实现了资本回笼,李嘉诚终是打得一手算盘。

很显然,一如李嘉诚所言,其人生原则便是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只是这看似天衣无缝的“撤资”,李嘉诚却是只剩下“商人重利”。
作为巴拿马运河过路船只中占据高比例的中国船只,一旦港口归为美国,加上彼时对中国出手惩罚性关税特朗普,若是增加过河费用或者设置其他限制措施,中国的航运成本将激增。

以我国国产挖掘机来说,这运输成本将会大大攀升,从而导致我国的价格优势遭到削弱。
进一步遭到美国的掣肘,可谓是中国商人主动为对方“送上匕首”。

来回的拉扯,却也可见李嘉诚近年来投资上,企业难回利润的“苟延残喘”。
近年来的长和营收并非理想,从2020年算起,5年内已经跌幅超过20%,即使李嘉诚多次出手,多次回购又抛出,但并未有效提振股价。

加之,这香港四大家族,除去内地投资涉及电力、零售、电信、珠宝等等,且垄断着香港的房地产行业,简单来说,香港百万人的生活,均离不开四大家族的产业。
然兴盛兴衰,郑裕彤、郭得胜离开人世,如今李兆基也逝世,四大家族只剩李嘉诚,李嘉诚几年的投资撤资,长和的“苟延残喘”。

病急乱投医之外,只重视商人利益的李嘉诚向美国出售港口的行为,也被直言算得上“糊涂”。
“莫天真”的警告,“切勿因小失大”的好言相劝,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要符合法律法规”的强调,3月28日,长和传出消息,不会于下周签订任何有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然此次不管李嘉诚是否听劝,都或可知晓,作为喜好投资的李嘉诚先后从内地撤资、到去到欧洲投资,如今被美国“威逼”,商人重利之下的步履维艰,独属于香港四大家族的辉煌时代,怕也终是落幕。
参考资料:
李嘉诚卖港口,交易被依法审查——新民周刊
长江和记集团出售海外港口,外交部回应——北晚在线
李嘉诚一口气卖掉43个港口,仅是单纯的商业行为?——新浪财经
李嘉诚暂缓卖港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审查《大公报》今日刊发社论:有关企业搞“公关”伎俩,企图蒙混过关——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