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特朗普政府在4月2日发起的关税战,以及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新制裁措施,我国政府在4月4日公布了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除了也对美国全部输华产品征收相应的关税外,还对国防、能源和汽车行业使用的七种稀土元素和磁铁实施出口限制,还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在这个名单上,除了一家公司外,其余的公司都是美国国防和航空航天工业企业。
这些措施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互联网上人议论热潮,尤其是对美国实施出口限制,近些年来我国已经与美国政府“过招”多次,对许多军民两用物项的对美出口都做了限制,包括无人机相关的材料、零部件、电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和其他一些关键工业原材料,包括石墨等等。我们国内有一种声音,认为我国对美国的这种限制起的作用不大,美国很快就能从其他国家找到替代产品,既无法打击美国的工业,又让我国企业丧失了利润的来源。这种声音当然是错误的,我们的出口禁运措施正在发挥有效作用。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对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和技术优势完全不了解,还以为我们是靠出口随处可得的廉价原料为主。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对美出口禁运,在不同领域产生了三种效果:一种是“立竿见影”型,一种是“慢慢窒息型”,另一种是“打死不说”型。
“立竿见影”型的领域主要体现在无人机供应链上。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在去年公布并开始实施的所谓“复制者”计划因为中国政府的禁运措施遭到重创。这个“复制者”计划主张到2026年部署5000架军用无人机,是美军在台湾海峡及周边制造所谓的“无人地狱”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击沉解放军的军舰和摧毁大陆沿海设施,阻止解放军武统台湾。这些无人机并不是美国大型军工企业制造的大型、昂贵的无人机,比如已经被也门胡塞武装击落大约20架的MQ-9无人机,每架采购成本在2000多万美元到3000多万美元,纵然美国军费世界第一,也不可能装备5000架。
他们想要的是在俄乌战场上大量使用的那种可消耗的、中小型廉价军用无人机。美国大型军工集团看不上这种生意,主要是硅谷近些年新涌现出来的初创企业承担研制工作。但是这些无人机企业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因此中国政府的禁运措施导致“复制者”计划至少要推迟18个月。美国国防部“复制者”计划的负责人都公开表示,中国有能力让全球无人机产业停摆一年。事实是,一年都说少了。即使美国能在几年之后在本土或者盟友国家建立起类似中国的供应链,成本也必然比中国高得多。对于这种在战场上大量消耗的武器装备,中美看谁能消耗得起,看谁能给谁建个“无人地狱”。
“慢慢窒息”型主要是与重稀土相关的一切工业领域。中国政府4月4日禁止对美国出口的7种稀土元素全部都是中重稀土。中国其实并未垄断这些稀土资源,但我们垄断了提炼加工技术。在2023年,中国占领了全球重稀土加工工业的99%,其他国家的重稀土原料也基本都要送到中国来加工、提炼,才能在工业品中使用。因此美国相关人士对中国政府的这次禁运措施十分紧张。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最近一段时间至少发表了四个报告来分析这件事。
据CSIS分析,稀土元素对美军的一系列装备都至关重要,包括F-35战斗机、弗吉尼亚级和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战斧导弹、雷达系统、捕食者无人机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等,比如F-35战斗机含有超过900磅的各种稀土元素。阿利·伯克级DDG-51驱逐舰大约需要5200磅,而弗吉尼亚级潜艇大约需要9200磅。而美国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建立起替代中国的产能,CSIS的报告中举了几个例子,包括澳大利亚和美国本土稀土矿的开采和提炼项目,在未来数年都不可能大规模投产。当然,美国仍然拥有一定库存,各种稀土元素能够保证从半年到18个月不等的供应,但这之后呢?慢慢窒息吧!
“打死不说”型的领域就更多了。去年6月份美国国防情报分析企业戈维尼公司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美国国防承包商的三级供应商中存在着数百个中国企业。中国政府近两年发布的一系列对美禁运令,已经开始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大部分由中国企业提供的军民两用产品,美国不是不能建立新的供应商体系,但这需要时间,并且成本一定高于中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美国武器系统的研发和制造出现交付延迟和成本超支问题,但美国绝不会说这是因为中国禁运造成的,顶多说这是由“国际供应链”的问题造成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他们心里清楚,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所以,中国政府对美国的反制措施是十分有效的,而且我们手中的牌还很多。这场贸易战、关税战、科技战,我们必将胜利。